港匯連日偏軟,觀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在專欄「匯思」撰文回應事件,看似金管局是次有意順勢而為,選擇不再增發外匯基金票據,任由港元再跌,待其觸及7.85的水平才介入,從而啟動香港利息正常化的進程。此文章一出,上周四港匯曾一度失守7.84大關,再創2005年金管局設強弱方兌換保證以來新低。
在回應港匯急挫的問題下,陳德霖強調本港外匯基金坐擁超過4萬億元資產,當中超過八成為外匯儲備,可以應付極端情況下的大額資金兌換和流走,呼籲市民無需懼怕港匯跌勢。與此同時,銀行公會亦表示香港銀行體系結餘充裕,但是在外匯儲備和香港銀行體系結餘均充裕的情況下,是否意味足以壓制港匯下挫對股市、樓市的影響?
的確,香港現時銀行體系結餘充裕而暫時無需跟隨美國加息,惟美聯儲新掌門鮑威爾已表態加快加息步伐,若港元息率再不跟隨,息差進一步擴大勢必加劇資金外流,造成港匯會進一步下跌,此乃是聯匯制度下的正常運作。況且聯儲局自2015年底至今共加息累計五次,合共1.25厘,聯邦基金利率亦由0至0.25厘,加到目前1.25厘至1.5厘,市場預期今年加息三次的機會很大。若持續加息,藉港美息差擴闊,便有機會出現大規模資金套息行為,從而挾高港息,加速港匯走弱。
不過說到底,在美國逐步退出量寬政策,早前流入本港的資金逐漸流走屬正常情況,何況現時本港銀行總結餘仍然充裕,要流出亦需要一段時間。這些資金未完全流出前,相信很難觸及弱方兌換保證,故暫無加息壓力,樓市短期可望靠穩。而在股市方面,按過去經驗,港匯轉弱不會即時導致港股下挫,短期對於股市應無太大影響。
通常,港元走弱會導致兩種情況,一種是資金不斷流走,以致本港銀行體系結餘下跌、本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上升,另一種則是沽港元買美元的套息活動更活躍。惟是次港匯轉弱,HIBOR反而不升反跌,故反映港元目前的弱勢,很大程度與套息活動有關,而非資金大規模撤離本港,因而導致港元拆息不升反跌,亦反映出資金對港元資產的投資仍然有一定的興趣。
不過還得注意美國聯儲局在6月及9月的議息情況,若會後聲名表示將加快加息步伐,港美息差定必進一步擴大,屆時港元資產的吸引性會受損害,因為長遠利息成本有上調的壓力,資金流出的機會亦會因而增加,所以必須留意未來聯儲局何時加快加息步伐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