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年已過,狗年伊始,香港繼續繁榮穩定,這都是依靠國家和香港特區政府與社會各界的同心同德才能獲得如此成就。不過,香港仍然有很多深層次矛盾和隱患須社會各界和政府重視。當中,有關國家憲法及基本法的教育工作仍有優化的空間,政府和社會不同持份者均有着推廣國家憲法和基本法以讓更多市民認識的責任,尤以青少年及青年更為重要。
筆者認為,政府特別是教育局在基本法教育上已經下了不少工夫,包括在中學教育課程指引撥出教授基本法課時,亦製作基本法教材供學生和教師使用,這些都是值得讚賞和鼓勵;但是仍有待加強和完善。現時中國歷史、通識教育等學科的課程中,有關國家憲法着墨不多,而基本法亦只是着重於第二十三條等部分條文和釋法的描述,甚少詳細或正確講述基本法起草背景、過程,以及部分條文與社會議題的關係和影響,結果令學生,甚至是教師對基本法存有着錯誤認識,更嚴重是誤解部分條文。亦因如此,往往社會討論一些具爭議的議題時,年輕人會被一些人士有心誤導和混淆視聽,繼而作出一些偏激行為以衝擊社會和諧穩定。由此可見,政府不能對加強憲法與基本法教育視而不見。
推廣及加強國家憲法和基本法的教育工作不僅是政府職責,更是社會各界的責任和義務。在政府層面上來看,首先在推動國家憲法的教育工作方面,政府可考慮分別在通識科和中國歷史科內加入有關憲法的課題。當中,在高中的通識教育課程的「現代中國」講述國家機構的部分內,介紹憲法與機構的關係及簡單介紹國家憲法的起草過程與變化,讓學生了解國家憲法與不同機構的關係和影響之外,亦能對國家憲法有了初步的認識;而在中國歷史科方面,初中則着重憲法的背景、起草過程、主要變化和主要人物,讓學生容易了解當中的歷史變遷,而高中課程亦可加入比較不同時期的憲法和對當代乃至現今社會的影響,讓學生對國家有更深入的認識。
其次,在基本法教育方面,筆者認為有關課程須講述更多有關起草的背景和過程,讓學生和市民明白香港是有代表參與起草基本法。同時,中國歷史科課程上,應把基本法與回歸前後的社會變遷和政治發展一同講述,不宜忽略兩者關係。至於在社會各界方面,不論工商界或社團,都必須要加強與推廣有關對憲法和基本法的活動,包括宣傳、講座和比賽等,並須積極參與有關教育工作和向政府多提建議,讓社會大眾認識國家憲法和基本法,了解身為中國國民、香港市民的責任與權利。
筆者相信憲法和基本法的教育工作將會是本屆政府在教育領域上的重點工作,而且是對社會有着深遠影響。社會各界應同心同德,與政府共同推動有關工作以成功落實,為香港未來長遠穩定和繁榮作出貢獻。
香港南區工商業聯合總會青年委員會主席、香港群策匯思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