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股市在上周連番急挫,一周內有兩天的點數跌幅超過1000點,實屬前所未見。股市下跌的導火線,一般認為是市場憂慮美國通脹加劇,致使聯儲局加快加息。不過,當市場對聯儲局加息的預測降溫後,大市卻未有回復正常,反而愈跌愈深。這反映出,息口未必是導致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其他因素才是更重要。
美國早前公布的最新就業數據,工資按年錄得2.9%的急速增長,市場登時對美國通脹提高警覺,並且擔心聯儲局會不斷加息。
在數據公布後,利率期貨的交易顯示,今年三月份加息的機會進一步升至九成三,而估計今年加息四次的機會,亦顯著地比數據公布前高。
就業數據引發美股在二月二日爆發股災,截至上周五收市時,道指已較一月二十六日所創的歷史新高回落超過一成,標指和納指同樣下跌約一成,確認已進入了調整區間。
美股大跌後,市場對聯儲局加息的預期卻減低,估計三月份加息的機會回落至八成九,而預測今年每季均加息的機會(即全年加息四次),亦回落至不足一成半。然而,這種預期並未讓股市的跌勢稍緩,反而愈跌愈深。
這反映了自從今年開局以來,投資者的樂觀情緒已有點過度,催動道指在一個月間急飆近6%。他們這種樂觀情緒,是建基於憧憬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稅務改革。但當長債孳息在一月初以來不斷急升後,他們才醒覺稅改可能導致美國赤字更嚴重,對債市帶來極大衝擊,股市遲早會受拖累。於是投資者急忙由買轉沽,希望盡快獲利離場。在一窩蜂沽貨的效應下,股市在過去一周上演一幕「戲院失火」,人踩人的慘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