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8年元旦前夕發表了新年賀詞,回顧了一年來國家所取得的可喜成就,以及改革帶來的發展變化,同時對2018年乃至未來幾年作出了展望。賀詞引起國人強烈共鳴,而香港市民聽來尤其感到振奮。
2018年,國家將在總結改革開放四十年偉大成就的基礎上,創造更大的輝煌。而2018,對於香港也有特別意義。這一年我們的幾大工程完工,將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這些工程包括:蓮塘口岸開關,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通車,以及可望年底通車的港珠澳大橋。
第一,蓮塘/香園圍口岸目前是連接內地的第七個陸路口岸,這個新口岸一旦開通,從香港新界東的粉嶺公路到達口岸只需9分鐘。據悉蓮塘口岸將接駁多條深圳高速公路,包括東部沿海高速公路、深惠高速公路及深汕高速公路直達廣東東部和鄰近省份。為方便港人往返,邊境區還附設數百個公眾車位。
香港回歸二十年來,兩地民眾往來頻繁,人數不斷創出新高。僅以深圳的陸路口岸出入境人數統計,1997年只有6100萬餘人次,而到了2016年,增長到2.39億餘人次,增長了近3倍。日均出入境人員超過65萬人次,接近香港人口數量的十分之一。最高日出入境人數達到97萬,各口岸從早到晚人流擁擠,持續爆棚。僅羅湖口岸最高日出入境人數就達到35.7萬餘人次。蓮塘/香園圍口岸的開通,將分流日益增加的人流。
第二,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在經歷各種風波後,也將在今年第三季度通車。目前「一地兩檢」已經完成了「三步走」中的前兩步:去年11月廣東省省長馬興瑞與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港簽署了《合作安排》,完成第一步;全國人大常委會去年12月27日作出《關於批准〈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關於在廣深港高鐵西九龍站設立口岸實施「一地兩檢」的合作安排〉的決定》,完成了第二步,而這個第二步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因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實施香港基本法、處理重大法律問題所作出的決定具有憲制性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接下來將是香港本地立法的最後一步。
雖然,香港本地立法一定會免不了一場攻防之戰,但「一地兩檢」畢竟僅僅是一個應交通、運輸系統發展進行的安排,它以「一地兩檢」方式辦理出入境手續,程序和權利基本上與傳統「兩地兩檢」沒有本質分別,區別僅僅在於「一地兩檢」更便捷有效,方便廣大市民出入內地。因此,社會上反應普遍正面,主流民意支持實現「一地兩檢」。相信在民意的護航下,在立法會新的議事規則下,「一地兩檢」本地立法終究會如期通過。
第三,有望於今年度通車的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全長55公里。港珠澳大橋集「超級工程」和「一國兩制」兩大特點為一身,前者代表了大橋建設的技術難度,後者代表了大橋的管理難度,可謂前所未有。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基礎設施,隨着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的面世,這座橫跨東西、飛架三地的港珠澳大橋將為灣區經濟打開新的想像空間,同時,灣區東西區域將走向平衡、融合發展,推動灣區經濟邁向新台階。
在大灣區硬體設施一個個落成之際,鼓勵港人融入國家的政策措施也在不斷出台。去年7月1日,習近平主席視察香港,在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上,他提出:「中央有關部門還將積極研究出台便利香港同胞在內地學習、就業、生活的具體措施,為香港同胞到廣闊的祖國內地發展提供更多機會,使大家能夠在服務國家的同時實現自身更好發展,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在10月中共十九大的報告中,習近平更是強調,要「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在習主席的直接關心下,去年8月和12月,國務院港澳辦兩度集中公布中央各部門出台的便利港澳同胞在內地學習、就業、生活的政策措施。包括在內地就業的港澳同胞可同享住房公積金待遇、在內地就讀可申請獎學金、開放國家社科基金專案申報等,受到香港各界好評。相信在不斷解決港人國民待遇的情況下,投身內地發展的港人會增加。
香港回歸二十年,「一國兩制」發展進入新的階段。其中一個重要的標誌就是香港融入祖國的步伐在加快。這不僅是香港發展所必須,也是實踐「一國兩制」所應有之意。大江東去,浩浩蕩蕩,歷史潮流是不會以某些人的個人意志為轉移的。香港當知,港人當知。
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福建省政協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