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反對派至今不知輸在何處\方靖之

時間:2017-12-27 03:15:33來源:大公網

  議事規則修訂成功通過,無疑為立法會重返正軌、回復正常走出了重要的一步,但如果以為修訂通過後可以禁絕所有「拉布」,卻是一廂情願。原因是這次議事規則修訂並未有觸及立法會在全體委員會階段後,議員可以無限次發言的問題,意味着反對派要「拉布」依然有途徑,只要不重複、不離題,主席也不易禁止其發言。

  因此,要令反對派不敢再瘋狂「拉布」,單靠修訂議事規則是不夠的,關鍵還是要從民意着手,令反對派可以「拉布」但不敢以「拉布」癱瘓立會。市民必須向反對派顯示清晰的民意,就如這次議事規則修訂一樣,才是遏止「拉布」的最佳辦法。

  很快,特區政府就會發布新一份財政預算案,過去預算案都是被反對派「拉布」的重災區,這一次正好可驗證議規修訂後的成果,也驗證反對派是否依然要一意孤行,繼續與民為敵。如果反對派仍然不知悔改,或如朱凱迪指要「百倍奉還」,恐怕補選時反對派會更被民意拋棄。

  反對派嚴重誤判民意

  反對派在議事規則一役慘敗後,也作出了一些總結,可惜不是故意輕描淡寫,就是捉錯用神,將失敗歸咎於向市民解說不夠、地區資源人力不及建制派,導致在動員上處於下風雲雲。這完全是一派胡言。反對派資源不及建制派是事實,但原因是反對派不斷倒香港米,破壞香港利益,這樣,又如何要求社會捐款給反對派,這豈不是捐錢給反對派搞破壞?至於因為缺乏資源而動員無力,也是推諉之詞。反對派不是第一日發動政治抗爭,過去至少也有幾千人,現在卻只有百多人,難道又與資源有關?

  最可笑的是,反對派指市民因為不了解議事規則修訂所以沒有響應。其實,市民對於這次修訂清楚得很,就是要減少「拉布」流會,市民對現時立法會陷入無日無之的內耗感到不滿,希望通過修訂議事規則重返正軌。對於修訂的理據以至反對派反對的理由,市民都了然於胸。市民包括反對派的支持者沒有聽從反對派的呼籲走出來,原因很簡單:就是不認同反對派阻撓議事規則修訂,不認同無止境的「拉布」,這樣清楚的民意反對派仍看不明白,究竟是對民意民情太過「離地」,還是揣着明白裝糊塗呢?

  反對派在議規修訂一役中一敗塗地,是因為他們錯摸民意、誤判民情,以舊思維去應對新時勢。民意如流水,同時民意亦如鐘擺,過去幾年香港社會陷入嚴重對立,非法「佔中」、旺角暴亂以至「港獨」狂妄挑釁,將民意的鐘擺推到最極端的一邊,現在民意正從一個極端高速撥回來。所以,近期反對派發動的所有政治行動,儘管他們招數盡出,但支持者都是反應冷淡,而市民對於反對派的搞局行為愈來愈反感,這可以在反對派政客的民意調查中清楚看出來。

  過去,在社會對立嚴重之時,市民儘管對「拉布」也感到不滿,但亦認為是反對派的一大武器。然而,現在形勢已經改變,過去發動抗爭可以一呼百應,但現在卻是「叫天不應」,原因是現時民情根本不希望再見到對立對抗。反對派看不到真正民意,誤判民心社情,才會有「盲反」議規修訂的行動,結果輸個精光。

  激進對抗路線沒有市場

  因此,反對派要總結經驗,就應該全盤檢討其對立、鬥爭、為反對而反對的路線,檢討過去幾年被激進派牽着鼻子走,愈走愈激的定位。值得指出的是,在議事規則修訂慘敗之後,激進派、本土派隨即對傳統反對派進行「清算」,在網上猛烈抨擊反對派,斥反對派政客的抗爭手法太溫和「錫身」,根本沒有「必死的覺悟」。而一向善於做政治騷的公民黨黨魁楊岳橋,更再次成為本土派的攻擊對象,斥責他無在會上衝擊。可笑的是,傳統反對派政客沒有衝擊,但激進派、本土派政客有嗎?朱凱迪將自己鎖在座位上就是衝擊?陳志全、毛孟靜等人又去了哪裏?他們不過是怕觸犯《特權法》而不敢造次,有什麼資格批評他人?

  激進派、本土派對傳統反對派的「清算」,據稱已經引起反撲,而朱凱迪揚言要建制派「百倍奉還」,未來會在立法會內繼續抗爭,不少反對派人士也不以為然,認為是有點「講大了」,擔心日後未達標又會被抨擊。確實,議規修訂一役已經清楚說明,激進對抗路線沒有市場。激進派要在立法會取百分之十的選票,所以明知激進路線不得人心,但只要滿足到激進支持者,他們也會繼續下去,但其他反對派政客難道也要跟他們一起對抗下去嗎?

  毋庸諱言,對於近年瘋狂「拉布」,就是一些反對派政客也是不以為然,但在議會上卻亦步亦趨,原因是整個反對派陣營被激進派騎劫了。他們以小控大,利用極端的網絡民意、利用聲大夾惡,向反對派施壓,要他們不斷滑向激進,否則就會狙擊他們。再加上反對派政客青黃不接,再沒有當年司徒華般一錘定音的人物,只有楊岳橋般插科打諢的政客,無能力、無決心抵擋激進派的騎劫,結果被不斷推向激進路線,不斷在民望上流血不止,最終導致這場議規修訂戰慘敗。

  反對派要知道自己輸在哪裏,不是動員不足、宣傳不足、資源不足,而是逆民意而行,如果之後繼續聽從「抗爭升級論」「百倍奉還論」,只會自尋死路。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