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人行:壞帳率被低估餘地不大

時間:2017-12-08 03:16:16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針對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告中所稱,中國銀行不良貸款或被低估的觀點。人行昨日在官網回應,報告關於壓力測試的相關表述未能全面反映測試結果,銀行不良貸款率被低估的餘地不大。

  IMF的評估報告稱,償付能力壓力測試基於佔銀行業總資產74%的33家銀行開展。測試顯示,在重度壓力情景下,大多數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存在較大的資本不足,33家參試銀行中按至少一項標準存在資本不足的為27家。銀行資產質量方面,信貸質量惡化,其他風險上升,但數據缺口阻礙了深入分析。公布的不良貸款率從2013年末的1%,略增至今年二季度的1.7%,這是因為銀行加大核銷並出售資產,同時增加不良貸款的催收,上述措施使銀行撥備從2013年初的290%,大幅降至180%。由於缺乏足夠的細化數據,FSAP(金融部門評估規劃)團隊無法對這些風險進行量化評估。

  央行據此指出,近年來中國銀行業加大不良貸款核銷和處置力度,這是不良貸款率保持在較低水平的重要原因。此外,今年以來,包括國企在內的企業利潤大幅回升,許多地方政府債務也對應未來有現金收益的資產,不良貸款率被低估的餘地不大。此外,根據評估團按國際通行做法開展的銀行業壓力測試,在極端情景假設下,佔參試銀行總資產65%以上的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仍能保持在7%以上,「中國金融體系表現出較強的風險抵禦能力」。

  交銀金研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健表示,得益於中國正在推進的經濟結構調整,去年四季度以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明顯回升,行業優勝劣汰下龍頭企業效益持續向好,這有助於銀行不良率狀況改善。他並強調,IMF認為中國銀行業對「不良」的認定標準偏鬆,且缺乏相關數據存在誤區,事實上,「五級貸款分類」是各銀行依據自身資產質量認定的,不同銀行的認定標準存在差異,且其「風險文化」亦各不相同。

  浦發銀行總行戰略發展部高級研究員宋艷偉指出,當前中國經濟已經企穩,且在金融監管不斷強化,不良資產處置渠道日漸拓展背景下,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規模與不良貸款率已現「雙降」,鑒於此,「IMF所謂『中國銀行不良貸款被低估』的判斷是站不住腳的」。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