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新時代下的香港發展方向/孔永樂

時間:2017-11-27 03:15:42來源:大公網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兼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日前應邀出席團結香港基金與中華學社聯合主辦的論壇,宣講十九大精神。演講主要分六大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國家在過去五年的變革、現時社會矛盾的主要因素、「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規劃、未來在政經社會發展的基本方略,以及香港在國家發展藍圖下的新機遇。易綱詳細透析了十九大的重要內容,特別在演講中運用了大量經濟數據與生活案例,比較中國過去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的角色,以及香港的獨特優勢,當中不少要點都值得從政者深入討論。

  反對派攻擊國家重要官員來港宣講十九大精神是「洗腦」,並且會加強對香港意識形態的控制。這種觀點明顯忽視出席人士的年資及其社會經歷。出席講座的都是成年人,當中不乏高級公務員及社會優秀人才,「洗腦」之說實在難以成立。重要的是,現時國家發展受到世界注目,香港不單是中國的一部分,而且也是國際大都會。政商人士也需要多了解十九大報告。

  重視經濟發展下的環境保護

  第一,現時中國已經注意及重視經濟發展下的環境保護。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對生態環境非常重視。當中,「生態文明」提及多達十二次,「美麗」則有八次,「綠色」更有十五次。易綱在演講中指出,現時國家報告提出建設「和諧」社會時,還重點加上了「美麗」一詞,目標強調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人們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習近平曾表示,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美麗的生態環境。二○一六年以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的生態文明建設的相關文件已超過二十個,中央環保督察覆蓋全國三十一個省份。可見,這是中國重視生態文明的新時代。

  這一方向正補足了傳統西方經濟理論中對生態環境的忽視。關於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上世紀不少學者提出過各種不同理論。較著名的包括美國經濟學家Walt Rostow提出的概念,一個社會發展需要經過五個階段:原始社會階段、準備起飛階段、起飛階段、走向成熟及大眾社會階段。誠然,如何界定第二至第四階段仍然存在眾多問題,同時還有,政府在發展經濟上是否存在重要的角色。

  經濟學者一般認為,英國自十九世紀起繼承亞當.史密斯的自由放任(laissez-faire)政策有助經濟發展。然而,英國劍橋大學韓裔經濟學家張夏准教授(Chang Ha-joon)詳盡分析英國、美國、法國、荷蘭及德國等多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史,最終總結,政府大力規劃及扶助行業才有效解決工業經濟相對落後的情況。例如,被認為英國第一位首相的沃波爾(Robert Walpole)積極發展羊毛製造業,為日後國際貿易奠下基礎。

  當然,這結論引起極大學術爭論。筆者認為,無論是政府大力投放資源或小政府角色,兩百多年來的西方經濟發展理論一直忽視環境範疇,故此也令全球化的經濟環境下,氣候及自然生態境況變得越來越嚴峻。經濟哲學上更出現了「共享物品的悲劇」(Tragedy of the commons)之說法,意思指大氣層、海洋、湖泊、青草地等共享物品往往可以因短期的經濟發展利益而犧牲。以往,各地政府不是因「小政府」角色對問題視而不見,就是因發展經濟而作出取捨。這次,十九大報告中強調生態環境的重要,稱得上是世界經濟發展的新方向。

  殖民地政治在百多年的管治中,根本甚少理會自然生態的問題。直至一九六○年代,英國政府才委託美國學者研究香港的自然保育政策,到一九七○年代制定法律及規劃郊野公園。然而,香港城市基本欠缺綠化規劃,市區中心(例如中環、金鐘、上環甚至油尖旺地帶)的綠化比例令人失望。這方面新加坡比香港規劃相對優勝,位於新加坡鬧市中心的烏節路(Orchid Road),旁邊的植物園(BotanicGarden)佔地約七十四公頃,香港金鐘的動植物公園則只有五點六公頃,植物多樣化也相對遜色。另一方面,《郊野公園條例》限制了香港土地規劃。回歸後在「弱政府」的情況下,各方利益團體更將郊野公園變成了政治鬥爭地方。若然未來特區政府如十九大報告般強調以建設和諧美麗的社會為目標,香港市民也會有所得益。

  在確立自信基礎上精益求精

  這涉及第二個重要的大問題,香港究竟如何發展?近年來香港的發展失去了昔日的自信,也因此而迷失了方向。這與媒體刻意放大矛盾及過度聚焦政治意識形態分歧有密切關係。這種傾向特別令青年對香港各方面越來越不滿,並失去學習鄰近各地區城市管治的動力。筆者認識一些完全不看香港媒體的外國學生,他們對香港的印象完全不同。

  易綱也在論壇提到,香港的醫療保障、養老及物業管理等方面值得內地借鑑,而港鐵則在北京營運兩條地鐵線路。當然,以上各領域可能仍有改善的地方,但香港市民需要先懂得認同及欣賞,然後再努力精益求精。

  未來,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及「一帶一路」都有重大合作機會。在此情況下,社會精英更不應只從媒體了解香港社會,從而決定政經發展方向。另一方面,國家已明確展示基本方略及發展藍圖,正全面深化改革,回顧五年管治經驗,處理社會矛盾問題。在新時代下,香港的傑出領袖必須具前瞻及務實精神,為香港整體社會定立良好的發展方向。理想地看,從政者必須多學習各方長處、各地社會建設及管理模式,並總結過往經驗及文化,設計出一種合適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方案,令市民受惠。

  城市智庫成員,「就是敢言」計劃成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