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二十三條立法具有強烈現實意義/葉建明

時間:2017-11-20 03:15:45來源:大公網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日前在一個研討會上的講話引發香港社會廣泛關注。李飛指出,香港有權利,就要承擔責任,特別行政區再特別,都應對國家承擔不可推卸的責任。港人應思考兩個問題,即香港特別行政區該為國家、自己和香港市民做什麼,而答案就是維護國家主權和利益,及維持香港繁榮穩定。他特別強調,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能超越憲法,維護領土完整為香港「應有之義」及政治倫理。他說,香港基本法已經實施廿年,至今為止,第23條立法未得到全面落實,法律缺位所帶來的不良影響,相信大家已經有目共睹,制訂法律與嚴格執行法律來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香港特別行政區應當全面準確落實,這是責無旁貸。

  這是中共十九大後,中央對於香港需要在維護國家主權和利益、維護香港繁榮穩定方面,在關於基本法23條立法上最新的明確表述。

  中央把國家安全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十九大報告對國家安全作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全面、更加系統的論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是十九大報告關於國家安全論述中突出的亮點,也是中共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

  當前世界不太平,地區衝突不斷,恐怖襲擊時有。而一些國家政權非正常更迭的動盪不僅影響當地經濟民生的發展,也影響世界格局的變化。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對外貿易、對外投資和外匯儲備都穩居世界前列,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然而,敵對勢力對我國的破壞一刻也沒有停過,美國對中國的圍堵也一刻不會停止。同時,我們在自身發展中仍然面臨諸多的困難和挑戰,包括政治安全、經濟安全、國土安全、資源安全、生態安全、資訊安全等錯綜複雜的各類安全挑戰,正如習近平所言「當前我國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複雜。」一個良好的國際國內安全環境是我們實現2020年全面小康社會、實現2035年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基礎。因此,應對國際國內的安全風險,需要有緊迫意識,需要未雨綢繆。

  十九大報告中說明了中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原因,宗旨和原則,要「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必須堅持國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統籌外部安全和內部安全、國土安全和國民安全、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國家安全制度體系,加強國家安全能力建設,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維護國家安全是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香港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區,有責任有義務在國家安全上為國家分憂,同時香港的政治安全、經濟安全、金融安全、城市安全和民生安全也需要得到保障。只有國家安全的保障,香港社會安定,「一國兩制」才能順利實施。健全安全體系,加強安全法治保障,才能提高防範和抵禦安全風險能力。香港這塊國家的「飛地」,在「一國兩制」下,只能成為國家走出去的橋樑,服務國家發展和對外聯絡,而不能成為海外顛覆中國的橋頭堡,敵對勢力阻礙中國發展的軟肋。在一國之內,任何地區都不應成為國家安全的漏洞,在國家安全上,只有一國之責,沒有兩制之分。香港至今仍未完成就基本法23條立法,不僅威脅到國家安全也直接影響香港發展和民眾的切身利益。

  香港履行國家安全職責,最重要的首先是就基本法23條立法。從2014年非法「佔中」、2016年「旺角暴亂」,乃至「港獨」的持續叫囂,我們看到基本法23條未能立法帶來的惡果。也有更多沉默的大多數開始覺醒,意識到23條必須盡早立法,以堵塞當年留下的「安全漏洞」。

  隨着「港獨」思潮的蔓延,今天23條立法已經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日前在李飛宣講現場外,香港眾志等激進派在外叫囂。然而,一個基本的客觀事實,利比亞、中東北非的一些國家動盪,人民生存權都不保,還有人權嗎?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這樣的例子全球還少嗎?國家安全,人民才更有安全感,國家安全,才能發展強大,才能夠在國內和國際上保護好自己公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就香港而言,沒有國家安全,就不可能有「一國兩制」。熱愛香港的人們都要深思。

  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福建省政協常委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