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建制派應佔領政治思想高地/楊 堅

時間:2017-11-13 03:15:48來源:大公網

  現屆政府向立法會提出關於廣深港城際鐵路(簡稱高鐵)香港總站實施「一地兩檢」的動議,不具備法律效力,而是表達現屆政府尊重立法會、改善行政與立法關係的誠意。反對派議員表示反對是在意料之中,但是,個別反對派議員竟然挖空心思鑽立法會議事規則的空子、竭盡全力拖延有關動議付諸表決,則是匪夷所思。

  從香港政治全局來看,這件事具有三方面啟迪,第一,反對派已「黔驢技窮」,走到了空前分化甚至分裂的邊緣,第二,建制派需要提高政治鬥爭的水平,第三,特區政府需要從把握香港發展全局高度,推動「一地兩檢」。

  必須提高政治鬥爭水平

  反對派之所以無所不用其極地阻撓一項不具法律效力的政府動議通過,不是因為他們真正相信政府會撤回這項動議、就高鐵香港總站「一地兩檢」重新諮詢公眾,而是為了即將來臨的立法會補選。他們擔心如果放棄毫不妥協的政治態度,就很可能喪失選票和議席。即將來臨的立法會補選結果,將會在相當程度上影響反對派的下一步動向。如果反對派在立法會補選中得其所願,那麼反對派會故步自封。相反,則將促使反對派進一步分化和分裂,其中,一部分人會開始向建設性反對派轉變。

  於是,建制派、尤其愛國愛港中堅力量必須提高政治鬥爭的水平。除了在立法會議事堂與反對派議員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更重要的,是在香港社會與反對派展開關於香港向何處去的思想交鋒。如果忽略這一點、僅僅把注意力集中於修訂立法會議事規則以阻止反對派「拉布」,那麼,建制派、尤其愛國愛港中堅力量就不能佔領並牢牢把握香港的思想政治高地。

  在2015年6月反對派否決上屆政府關於普選產生行政長官的議案前,香港的思想政治高地是早日實現雙普選。反對派自己把他們原本佔據的這一高地丟失了,從此,再也提不出吸引香港多數居民的政治口號。香港社會的焦點已轉向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動社會進步。

  同時,香港與國家的關係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必須推進香港與內地經濟融合。香港推動社會進步必須同香港融入國家相一致。這是不以任何政治力量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大勢所趨。反對派沒有能力站到這一新的思想政治高地上。有能力站到這一新的思想政治高地上的唯有建制派、尤其愛國愛港中堅力量。但是,建制派、尤其愛國愛港中堅力量需要充分發揮能力,在香港社會提出關於香港前途的明確論述。

  反對派信仰根基已動搖

  反對派在思想政治上陷入空前困境,他們的支持者亦然。「香港向何處去?」這是反對派回答不了的問題,他們的支持者也無法回答。多年來把反對派同他們的支持者聯結在一起的,不是反對派政治團體提出了多麼高明的政治綱領和政治路線,而是他們都信奉西方政治制度。如今,這一信仰的根基已被動搖,因此,即使在即將來臨的立法會補選中反對派能夠得其所願,也只是暫時現象。回答不了從現在到2047年香港向何處去的政治力量是沒有前途的。

  放開了對於一時得失的計較,就能夠在政治上高屋建瓴。中共十九大為建制派、尤其愛國愛港中堅力量提供了在香港政治上高屋建瓴的思想指引。關鍵在於以香港大多數居民熟悉的方式來闡明未來30年香港的前途在於依靠國家、融入國家。在這方面,建制派、尤其愛國愛港中堅力量應當發揮既腳踏香江又熟悉內地的優勢。

  11月3日,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退休教授馬傑偉在《明報》發表《香港核心價值是信念還是口號?》,稱:香港文化包括普世價值、商業價值、華人傳統價值,而所謂「核心價值」只是強調普世價值。香港與內地在價值觀上的分歧,香港本地兩大對立政治陣營在價值觀上的矛盾,「最深就在普世價值這個板塊。但商業與傳統價值對立不深,並不是非此即彼。」特區政府和建制派政治團體都明白這一點,所以,至今,關於高鐵香港總站「一地兩檢」,無論政府還是建制派政治團體都是強調其商業價值而大力支持。

  然而,反對派強調普世價值而反對高鐵香港總站實施「一地兩檢」。特區政府和建制派政治團體不可能迴避這樣的問題──難道在香港總站實施「一地兩檢」就會削弱香港的自由和法治嗎?難道香港傳統親西方的核心價值不需要補充國家元素嗎?

  中國倡導人類文明多元包容,十九大鮮明地主張「促進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交流」,明確表示「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脫離特定社會政治條件和歷史文化傳統來抽象評判,不能定於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國政治制度模式。」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國一部分,豈能繼續沉溺所謂普世價值的迷思?

  建制派、尤其愛國愛港中堅力量應當從高鐵「一地兩檢」這一仗開始佔領香港的思想政治高地。

  資深評論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