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童話裏有一個《停不了的紅舞鞋》故事,說的是一個小女孩有一雙紅舞鞋,穿上它,就只能一直保持跳舞狀態,無法停止。目前,立法會上關於「一地兩檢」決議案的拉布戰,反對派似乎也落入了「紅舞鞋」的魔咒。在明知「一地兩檢」決議案沒有法律效力、拉布無法從真正意義上達到拖垮議案目的、撈不到任何政治甜頭的前提下,反對派仍然「喪拉到底」,甚至還使出動議驅逐記者的怪招,結果被社會和新聞界猛批「損害公眾知情權」、「打壓新聞自由」,狼狽不堪。
如果說一直以來,反對派在立會上的所謂「抗爭」,都是目的明確、劇本清晰、投入產出計算精準的行為「秀」的話,那麼這次恐怕真的是「着了魔」,硬撐這場「無意義、無利益、無道理」的三無拉布戰。
一直以來,反對派展開拉布戰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拖垮議案,令議案無法在議會上獲得通過,阻礙相關議案上馬。但此次針對「一地兩檢」展開的拉布,從一開始就是一場沒有實際意義的戰爭。原因在於,從現實角度看,一場沒有約束力的辯論拉布,其本義基本是空廢的。「一地兩檢」決議案並沒有法律效力,不是說反對派「一拉到底」,政府得不到立會批准「三步走」的相關法律程式就無法展開。簡單而言,立法會上的拉布,根本就沒有阻止「一地兩檢」議案的效用和能力。
從常識而言,如果反對派議員真的認為「一地兩檢」有問題,不滿意,不認可,要通過拉布促使議案或政策改良,那麼就應該拿出更具認受度的替代方案,真正行使民選議員的參政、議政職責,而不是一味「有反對、無建設」。從利益角度看,反對派若是以拉布作姿態,向政府討價還價,那麼就應該盡快開出價碼,亮出底牌。一味地玩拖字訣,也不符合利益考量。總而言之,不論從現實、常識,還是利益角度,目前反對派的拉布戰都沒有實際意義,也缺乏明確的目的指向,更不會產生博弈的甜頭,繼續下去沒有任何意思。
某些反對派議員,為了繼續這場毫無意義的戰鬥,竟然還使了驅逐新聞記者這樣的怪招,最後也是自食其果。畢竟朱凱迪這位頂着「政治素人」光環、打着「捍衛新聞自由」幌子、一直順風順水的政客,現在卻在新聞界和社會的一片譴責聲中現出了原形,灰頭土臉地給香港記者協會及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寫「解釋信」來「救火」,從中可見這次拉布對他恐怕也是「百般滋味在心頭」。
政治是妥協的藝術,協商更是民主實現的重要形式。拉布雖說是議員的「特權」,但「特權」的濫用也將偏離並危害民主的理性審議原則。正如范徐麗泰在接受訪問時所指出的「現時立法會議事規則已非英國般『為紳士淑女訂立行為規範』」,「立法會與街頭政治只是一線之差」。在當下的立會形勢下,這條紅線能否不被衝破,需要反對派議員先脫下已經穿上的這雙拉布「紅舞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