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B2C平台集酷有中國創業者的身影
「網購」作為中國的新四大發明之一,中國創業者在電商創業領域無疑有自己的獨特的優勢。不過,常駐在東非的中非未來青年領袖項目發起人胡姣則說,雖然資金繼續看好非洲電商市場,但中國的投資者還需要跨越諸多門檻。
胡姣表示,在非洲的電商領域,還有很多其他中國創業者的身影,如最初做貿易起家,後來專注做B2B平台的Amanbo,以及小商品跨境電商B2C平台集酷(KiKuu)等。
這名專家分析說,中國人在非洲做電商有兩大優勢,一是可以倚靠國內海量的供貨渠道和性價比高的商品門類,其次借鑒國內成熟的商業模式。不過,非洲電商創業也同樣面臨着「融資難」和「找人難」的挑戰。
在人才門檻方面,胡姣表示,面對向非洲這種剛起步充滿不確定性的電商市場,需要組建一支熟悉非洲本土經營環境,且能夠適應快速變化的隊伍。「在非洲的中國電商創業者都有多年的非洲經驗,要麼是從華為、中興等科技企業出來的充分了解非洲本地國情,且積累了運營商、政府等豐富的當地資源的;要麼是做中非貿易起家,充分熟悉市場需求的貿易企業轉型做跨境電商的。」
除了需要跨越幾道門檻,胡姣稱也應該意識到制約非洲電商發展的因素。首先是落後的基礎設施,例如很多國家沒有門牌系統和糟糕的交通制約物流行業的發展。其次是市場容量,「中產階級的崛起」在每個非洲國家的含義都是不一樣,作為一個有着54個國家的大陸,目前像南非、尼日利亞、肯尼亞等國家的中產階級的人數在迅速增長,電商發展潛力巨大,但是其他的一些國家經濟還是相對落後。最後是消費者對電商這種消費行為的接受程度不一,和早年的中國一樣,非洲大部分用戶對電商還處在半信半疑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