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香港工業再上路

時間:2017-11-08 03:16:17來源:大公網

  圖:由歌華國際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合作的「智能產業廊」,圖片展示的是24小時智能無人車間方案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故鄉》\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主席 林宣武

  四千年前,沒有鐵路、沒有航空交通、沒有互聯網,無數商人、僧侶、學者為追尋商機、傳播信仰,從沒猶疑道路已否開通,就攀山涉水,從長安到羅馬,走過一萬多公里,走出了「絲綢之路」,踏出中國全球化的第一步。

  中國提出「一帶一路」經濟合作藍圖後,初期有懷疑論者質疑「一帶一路」將面對不少國際地緣政治風險,而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未必能為投資項目帶來經濟效益。

  重塑全球經濟秩序

  風險與回報掛鈎,向來是營商者的常識;正因「一帶一路」地區的基建及產業發展仍有改善空間,才締造大量發展商機。企業拓展「一帶一路」市場的考慮,並非迴避風險,而是制訂務實可行的業務策略,有效地管理風險。

  觀察「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趨勢,已遠超地域界限,而成為中國重塑全球經濟秩序的跨區域合作平台。「一帶一路」絕非空中樓閣,中國沿線國家向有廣泛的經貿和人文往來;「一帶一路」目標是建立多層次、多種形式的自由貿易網絡,進一步深化中國與各國現有的經貿合作關係。

  談及「一帶一路」,人們或會想起大漠風塵、群山綿延的中亞地區。其實,不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香港一直緊密合作,例如東盟是香港第二大貨物貿易夥伴、第四大服務貿易夥伴,排名超越歐盟;印度是香港貨物出口的第四大市場,更有港商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海外生產線;遠至中亞的哈薩克斯坦,也有企業在香港上市集資。

  在基建融資方面,「一帶一路」固然商機不少,但工業產能合作亦是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所在。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工業化過程累積雄厚經驗、技術、資本,「一帶一路」可以繼續推進協助相對落後的東南亞、中亞國家,進行新一輪的工業化。

  香港工業界較務實的策略部署,是乘着「一帶一路」的發展勢頭,積極善用各項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措施,從與香港經貿聯繫較強的區域起步,作為參與「一帶一路」工業投資,進軍「一帶一路」市場的第一站。

  香港與東盟將於今年11月份簽署《自貿協定》和《投資協定》,涵蓋貨物及服務貿易、投資、經濟和技術合作,以及爭端解決機制,將有利港商進入東盟市場。港商對東盟多個主要國家如印尼、菲律賓等市場毫不陌生,除了在東盟設廠生產,當地零售市場潛力亦佳,港商可考慮以線上線下(O2O)的互動營銷模式開拓東盟消費市場。

  大灣區產業創新樞紐

  與此同時,「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計劃,亦可以作為產業創新基地,成為香港企業挺進「一帶一路」的起步點。大灣區傳統製造業根基雄厚,亦匯聚眾多內地科創企業,研發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已形成高新產業集群。大灣區作為「一帶一路」的華南地區起點,未來可把握機遇,加強「產、學、研」合作,推動科研和先進技術與傳統工業相結合,加速工業升級轉型。

  智能製造管理亞歐供應鏈

  香港企業熟悉國際市場趨勢,擁有廣泛的業務網絡,加上香港院校及研發機構雄厚的應用研發能力,可與深圳及大灣區城市加強技術和人才流通,互補優勢,發展高端製造業,協助內地科技成果商業化,令大灣區成為支持「一帶一路」區域產業鏈的研發創新中心,構成連繫中國、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區域供應鏈。

  「一帶一路」橫跨亞歐大陸60多國及地區,覆蓋全球超過六成人口,社會文化差異大,市場需求和產品規格多樣化。要快速回應這些變化萬千的需求,傳統的生產模式難以應付,企業必須運用結合物聯網、大數據和先進製造技術的智能製造和管理模式,才能有效管理「一帶一路」的全球化供應鏈。

  大灣區及「一帶一路」為內地與香港產業推行智能製造創造新機遇,建議以大灣區及「一帶一路」沿線的產業園區為發展平台,由內地和香港的產業支援機構例如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在各產業園協助內地與香港製造企業推行由兩地政府資助的智能製造示範項目,向同業分享智能製造的實踐經驗和推行模式。

  「知創空間」支援港深初創

  配合「一帶一路」和大灣區的嶄新發展,生產力局正籌備成立Inno Space「知創空間」,為初創企業提供全方位配套設施,協助將創新意念變成產品,為創業者及企業家提供聯繫合作的平台,建立促進初創企業成長的生態環境。

  同時,生產力局亦計劃加強在大灣區對創新企業的支援設施,早前生產力局與深圳市福田區政府簽署合作協議,在福田保稅區成立「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深圳創新及技術中心」,重點開發智能製造、人工智能、大數據和環保科技等方面的解決方案和服務。

  此外,中心將為初創企業和中小企提供綜合支援服務,與生產力局的「知創空間」協同合作。

  初創企業可於香港「知創空間」,將創新意念製作為設計原型,再透過生產力局深圳中心在內地尋找生產商,進行大量生產;同時也可向內地投資者展示創科產品,爭取業務合作和融資機會。

  生產力局亦探討在中心內設立共享工作空間,為深港初創企業家提供創業空間及社群交流平台,以配合香港「知創空間」的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及「一帶一路」倡議將為香港經濟未來持續發展,帶來新動力、新方向。兩大機遇當前,香港企業不容錯失。企業必須善用香港優勢,盡早籌劃,參與大灣區產業升級轉型發展,令大灣區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推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