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舉世矚目的十九屆一中全會上,中共新一屆最高領導機構產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十九大報告中得到全面總結和系統表述,又載入新修改的黨章,正式確立指導思想地位,這是十九大的最大亮點。綜觀十九大報告,其中將堅持「一國兩制」列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確立了「一國兩制」的新定位,香港在國家「新時代」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香港」二字在十九大報告中出現了十六次,表面的次數增加,背後所反映的深刻涵義,必是國家戰略方針中香港角色愈來愈重要的事實,及中央對香港發展的殷切期許。在「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倡議和國家戰略指引下,香港自身優勢得到了更加強大的能量支持,這也為「一國兩制」制度優勢實踐邁入新節點,開闢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和緯度。
香港,世界聞名的金融中心,也是國家改革開放過程中十分重要的金融布局點之一。國家財政部25日在香港舉行美元主權債券推介會,這是財政部自2004年以來再次發行美元主權債券。財政部選擇在香港面向國際投資者發行這筆主權債券,凸顯了香港作為亞洲區首屈一指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以及香港背靠內地、面向全球的戰略定位。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香港的金融優勢更可發揮極大作用,相對內地其他城市群,粵港澳灣區的獨有優勢是,在「一小時經濟圈」內擁有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集合大量專業服務和國際人才。香港作為區內蓬勃的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為知識產權提供了良好保護。金融科技亦是粵港澳大灣區可大力發展的科技創新領域。
廣東省在「十三五」規劃中提出,要推動深圳與香港共建全球金融中心,在香港與內地金融聯繫日趨緊密的今天,粵港澳大灣區的搭建為金融科技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基礎和發展機遇。例如,若有科技金融公司有意開發股票投資的金融科技,香港股票市場與上海和深圳的股票市場均有聯繫,當中便有可發展的空間。同時,要從事金融科技,必須具備金融服務知識和科技技術背景,香港擁有大批具備專業金融經驗與知識的人才,同時有透明的法規及健全的監管,廣東和深圳則擁有深厚的科技創新人才和企業,此方面的結合可令大灣區金融科技相得益彰。粵港兩地若能做好協調大灣區內金融科技的發展和應用,包括系統的標準和連接等,將可促進大灣區的金融科技應用和研究,達至世界領先水準。
粵港澳大灣區是可以與美國的紐約灣區、三藩市灣區及日本東京灣區比肩的世界第四大灣區,國家的終極目標是把這一區域打造成全球創新中心。借此機遇,香港和澳門完全可以突破地域狹小的困局,發揮聯繫廣泛、整合創新資源能力較強的優勢,與區域內城市合作,在更大的範圍內發展自己。
粵港澳三地未來前景無限,正如習近平所說:「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