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投資新股策略 短線長線有別

時間:2017-10-26 03:15:38來源:大公網

  近來新股市場當旺,由「三馬」(即阿里巴巴主席馬雲、騰訊主席馬化騰及平保董事長馬明哲)領軍的眾安保險(06060)掀起序幕,其後多隻上市新股首日均報捷,騰訊(00700)亦即將分拆旗下網絡文學平台、閱文集團(00772)上市,使新股市場成為投資者焦點,有些新股超額認購倍數逾百,甚至逾千倍,但認購投資新股,值博率高嗎?

  須知道企業發行新股目的大都是為了集資,擬上市的公司深明股市暢旺、或新股具獨特概念時,即使定價較貴,仍然不乏捧場客,而集資金額亦可以水漲船高。因此,在新股「旺場」的同時,不排除部分股份以較高估值上市,即本質上散戶已是買貴貨。

  再者,上市靠包裝,新股報道中,不多不少涉及一些公關伎倆,可能過分強調其正面消息,如散戶未有做足功課,細讀招股書上的風險因素,僅聽從市場評論,也許會遇上股價首日便「潛水」,甚至是一些「殼股」──即業務欠持續性,股東只希望兩年後賣盤賺一筆,所以股價上市後會持續低迷。

  另外,一些質素參差的新股,散戶原本無意入手,但公司可能會預先找基礎投資者入股,營造星光熠熠效果,希望吸引散戶進場。一旦投資者只憑「明星效應」便蜂擁去抽新股,有可能誤踩陷阱。同時,如果公開招股部分出現「超額認購」,便會觸發新股的回撥機制,令股份公開發售的比例增加,變相最終有較多股份落於散戶手中,上市公司因而集資成功,但散戶「坐艇」。

  言下之意,新股是否不應購入?非也,現時市場氣氛偏樂觀,九月尾至今,僅有一隻新股在上市首日跌穿招股價。筆者不會貿然叫讀者別投資新股,令大家錯失賺錢機會。因認購新股的策略,亦有長線短線之分。

  短線投資追求短時間內賺取可觀利潤,市場氣氛會是最大的影響因素。此時公司的基本因素可以變得較為次要,保薦人往績可能更為重要,故有些新股貨源歸邊,即散戶持貨比例低,但只要保薦人往績良好,短炒也許有水位。但短炒切記「見好就收」,舉例,不少創業板股份,掛牌首幾天甚至一周股價表現不錯,不少比招股價飆升數十巴仙甚至一倍。但其後隨即向下,最後更跌穿招股價。不僅如此,有些股份更於上市不足兩星期內發「盈警」。由此可見,基本因素參差,股價急升急跌的例子比比皆是。

  分析行業前景及基本因素等,永遠是長線投資成功的不二法門。但現在投資者都對新股趨之若鶩,故不少具質素新股股價或被過分推高。但真正考驗往往在禁售期後,不少機構投資者會選擇在禁售期後沽貨,若想以較合理價錢買入質素好的新股,不妨趁大戶在禁售期完結沽貨時才入手,因為股份那時被大手拋售,投資者還有機會執平貨呢!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