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中共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在長達三個半小時的報告中,向全世界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他提出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勾勒出未來三十年建設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美好藍圖。我們已經看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日子已越來越近。「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香港具有不可或缺的角色
中華民族的復興對於香港具有特別意義。一百多年前,正是因為落後,中國才被迫簽署不平等條約,香港才被割讓。那時的中國歷史,寫滿了民族的屈辱和人民的傷痛。香港回歸後,我們才迎來揚眉吐氣、當家做主的日子。
不過,香港從來沒有缺席國家發展的大格局。特別是在四十年前,國家進入改革開放進程和現代化建設時期,香港同胞最早投身內地改革開放,港資源源不斷到內地投資建廠,捐資助學,扶助貧窮。國家今天的成就,有香港的一份功勞。
如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號角已經吹響。在走向盛世的偉大行列中,香港同樣不會缺席,香港同胞將會同全國人民一道,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
從十九大報告可見,習近平和中央對香港同胞給予了巨大的關心和支持。全覽習近平講話,多次提到香港,並且將「堅持『一國兩制』」單獨成篇,足見在中央眼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香港具有不可或缺的角色。習近平還特別提出,讓香港、澳門同胞同祖國人民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他說,我們堅信,只要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順應歷史大勢、共擔民族大義,把民族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一定能夠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未來。香港同胞在國家偉大復興的征途上,應當發揮積極作用。那麼,香港應該做些什麼,如何承擔自己的歷史責任?
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作為國家的一個特別行政區,「一國兩制」實踐的成功,將是香港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作的最大貢獻,是香港同胞義不容辭的首要責任。回歸二十年的經驗證明,「一國兩制」是香港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正是因為我們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香港才有今日的成就。同時我們也看到,雖然二十年來「一國兩制」取得巨大成功,但前進的路上難免磕磕絆絆,什麼時候社會上對「一國兩制」的理解有偏差,社會的爭拗就增加。因此,未來必須全面準確完善與基本法實施相關的制度和機制,確保「一國兩制」實踐不走樣,不變形。
在「一國兩制」的實踐中,香港各界應該深明大義求同存異,理性溝通,凝聚共識,避免陷入「泛政治化」漩渦,避免人為製造對立與對抗,更要警惕那些刻意破壞「一國兩制」的敵對勢力。
要保障「一國兩制」繼續順利實踐,還需要履行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憲制責任。人們都說,香港是一座不設防的城市。在紛繁複雜的國際局勢面前,香港自身的安全需要保障,人民的安居樂業需要保障,同時香港也需要在維護國家安全上有所作為。維護國家安全,是香港對國家的一項基本憲制責任。回歸二十年,香港依然沒有就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國家安全立法無限期、無條件地拖下去,不是負責任的做法。
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應是順理成章的。當前特別需要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作為重點和融合先行先試,逐漸打破行政區劃的有形桎梏,實現資源共享,一方面為香港拓展更大的發展空間,一方面實現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形成合力參與國際競爭,為國家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心出一分力。
未來三十年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關鍵時期,對於香港發展同樣十分關鍵。不過,正如報告所強調,行百里者半九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準備付出更大的努力。國家發展如此,香港亦如此。但有中央的關心和支持、港人的努力,香港定會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福建省政協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