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本港飲食巨頭大家樂(00341)宣布,結束內地的華東業務,未來聚焦華南業務。筆者相信,這在集團整體的大發展上走了一條對的路,相信未來增長會恢復,投資者值得留意。
大家樂在微信公眾號公布,將在本月下旬結束華東地區全部分店,提醒會員若然會員卡內尚有餘款,便需在月底前到分店退款。表面看來是一單壞消息,但據報道指,結束的其實是華東的兩間大家樂門店,消息人士也表示,大家樂未來策略是要專注在華南市場。
翻看大家樂截至今年3月的全年業績年報,集團於內地共有99間分店,去年則為114間。這代表大家樂本來就在內地中縮減分店中,而集團內地業務中,一直以來弱點都是在華東方面,這才令上年度減少這麼多分店。在今年全年業績會上,管理層曾表示,受華東地區關店、加上人民幣貶值影響,內地業務全年銷售額按年跌12.5%至9.79億元,而目前內地業務則佔整體約12.4%。
因此,今次將華東餘下兩分店都關了,只餘下華南較實在的分店繼續營運,是汰弱留強的做法,在集團層次來看是正確的。在年報中,業績也提到,展望未來內地業務的利潤率將持續增長,為未來業務擴展建立穩固基石。集團將致力擴展廣東省的分店網絡,以實現市場目標。這其實就是在說集團今年3月時已明白重心要放在華南地區。
另一方面,集團也表示,聘用的本地管理團隊對內地市場經驗豐富,同時深知內地顧客口味。這句其實解釋了,食物口味本身也就是在不同地區會有不同。也許只有從外國引入的美式快餐才能保持全球口味一致,對於飲食文化,華東與華南本身就有分別。
華東地區是指內地東南部的幾個省,包括南京、上海、浙江等江南地區。上海美食包括四季團糕、各色小點心、小籠包、白斬雞。杭州美食包括東坡肉、西湖醋魚、宋嫂魚羹。大家樂即使在香港有多成功找到懂得香港以至華南飲食文化的人管理,要找對華東人士的胃口一直以來都是吃力不討好。
舉個例子,大家樂旗下也曾有一品牌「上海姥姥」,這品牌不會勝得過華東當地的地頭蟲。反而其作用更多是在香港找對有消費力的消費群去推出提升人頭消費額。
然而,本着廣東菜的專家及香港食物品牌的牌頭,相信其未來在華南地區發展仍然會不俗。上年度,集團的南中國快餐業務錄得令人鼓舞的6%同店銷售增長。此外,受惠於更進取的定價策略、員工管理的提升、供應鏈效率的增加,以及中國增值稅改革所帶來的退稅,年內的經營利潤率有所增加。
同時集團也正發展新業務模式如電子商務和離線商務模式(O2O)業務,以回應消費行為的改變及顧客更高的期望。這些都有機會令集團未來出現新的增長動力。
翻去過去五年收入及純利表現,收入尚算能保持增長,惟純利增長力量不足。估計要待華南策略發展順利之下,純利及純利率能再次提升。市盈率上,現價約27倍談不上便宜,這解釋了為何今年股價相對跑輸大市。只是整體發展上的策略已改變,相信未來發展的動力會漸強及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