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分析指,中國經濟動能增強,主要來自經濟結構優勢、城鎮化高速發展、創新等三方面/中新社
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提升下,中國經濟表現比預期強勁,全年GDP增速可能比國際貨幣基金百分之六點八的預測還要高。中國昨日公布九月生產者物價指數見半年新高,顯示經濟動能持續增強、去產能見到效果,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信心,帶動亞洲股市創出十年高位,港股也一度急升近三百點,迫近二萬九千關。
下半年增幅或見七
事實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日前在2017年G30國際銀行業研討會上表示,今年經濟增長動能有所回升,上半年經濟增速達到百分之六點九,下半年有望實現百分之七增長。
換言之,今年中國經濟實現百分之六點五左右增長目標已無懸念,實際增長可能接近百分之七,比去年的百分之六點七為高。除了引證中國經濟轉型初步見成果,對做空中國炒家而言如同當頭棒喝,同時更可向全球提供借鑑,推動結構改革、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
三大動能驅動增長
中國經濟動能增強,主要是來自三方面。一是經濟結構優勢,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已提高六成以上。正如周小川所言,來自家庭部門消費的快速增長,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事實上,今年首八個月消費品零售增長百分之十點四,保持不俗增長勢頭。值得注意的是,消費對象逐步從商品轉向服務,帶動服務業快速發展。現時第三產業佔GDP比重已上升至五成半,不但令經濟增長更趨穩定,還可提供大量新增職位,今年首八個月城鎮新增就業人口約為一千萬人。
支撐亞股十年新高
二是城鎮化正在處高速發展階段,持續對基建與房產需要,持續拉動經濟增長。若從登記戶籍人口來看,目前城鎮率僅有百分之四十左右,而根據人口調查統計結果,城鎮化率也只約百分之五十而已,意味着未來仍有大量農民向城市遷徙,推動經濟持續發展。
三是創新成為引領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泉源。目前中國專利申請量佔全球比約一半,高技術增加值已超過美國,居世界首位,迎來了新產業與新技術。在新產業方面,如新一代核電技術、特高壓輸電、高鐵與人工智能已處於全球先進水平。至於新技術,其中量子通信、海底可燃冰探採更具有領先地位。
其實,在一三至一六年,中國經濟平均增長百分之七點二,高於同期全球百分之二點六與發展中國家百分之四的平均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達到百分之三十,預期這趨勢會持續下去。
中國上月生產者物價指數上升百分之六點九,環比增加零點六個百分點,其中製造業生產者物價指數更升百分之七點三,為九年最大升幅,經濟動能增強可見一斑。
亞洲股市與新興市場股市昨日分別創出十年與六年新高,由此可見中國為全球經濟發展不斷注入動能與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