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強積金與打工仔切身利益息息相關。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本屆政府對取消強積金「對沖」安排的立場明確,亦「願意加大財政承擔」,以減低取消「對沖」安排對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的影響。她期望在未來數月提出一個能同時顧及勞工界及商界利益的方案。
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表示,政府正從收集所得的意見,研究如何協助僱主為日後可能向其僱員支付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的潛在開支預先作「專項儲備」。政府消息人士表示,現時仍在構思專項儲備的細節,但政府的補貼金額,會多於上屆政府提出的79億元。
她續說,上屆政府提出逐步取消「對沖」的方案,縱使商界及勞工界最終未能達成共識,但雙方在諮詢過程中均表達誠意解決「對沖」問題。本屆政府自七月以來一直與商界及勞工界作出積極討論,探討可行方案,目前社會就是否應取消「對沖」基本上已經「取得廣泛共識」。
林鄭月娥強調,落實取消強積金與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長服金)的「對沖」安排,是本屆政府上任後其中一項首要處理的事項。現時,每年有超過30億元的僱主強積金供款累算權益,被用作「對沖」遣散費或長服金,令僱員在退休時可得的強積金總額減少。
另方面,政府今年六月公布成立「積金易」工作小組,督導發展一個電子基礎設施,亦即「積金易」(eMPF)中央電子平台。政府消息人士表示,工作小組的目標,是「致力於2018年8月前」完成兩項工作,分別是:完成擬訂中央電子平台的技術規格,以及鼓勵僱主、僱員以電子化方式處理強積金事宜策略。
設立中央電子平台,是希望提升強積金計劃的行政效率,讓收費有更多下調空間。消息人士續說,要待「積金易」中央電子平台的技術規格確立之後,才能估算可以節省多少成本。積金局早前表示,當「積金易」落實運作後,計劃成員只需透過一個註冊號碼,即可隨時登入中央平台查看及管理其強積金帳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