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居安思危有必要建「反恐專隊」\孔興洲

時間:2017-10-10 03:15:41來源:大公網

  新一份施政報告即將出爐,各界對林鄭充滿期待,寄望她的首份「報告」可以為香港當前及長遠的經濟民生發展,提出具「創意」的政策及思路。連日來媒體亦已提前透露了一些信息,例如兩級稅制、首置盤、統籌基層醫療等,這些都是涉及市民切身利益的政策,值得期待。

  而令人更感興趣的,或許是林鄭有意設立一個跨部門的「反恐專隊」。這一政策若在施政報告中得到落實,將是一件非常有意義之事,未雨綢繆,居安思危,體現了林鄭的策略性遠見。

  施政報告不應該只是一份「派糖」或是「回應」性報告,也不應只是就一些短期的民生經濟問題作「雜物櫃」式填充的施政文件。而應當就中、長遠發展,尤其是一些涉及香港市民整體性根本利益的議題,提出思考方向、給出具體落實政策。政治家需要有衝破阻力的魄力,也需要為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早做好準備。

  昨日數份報章引述消息稱,特區政府正研究從不同紀律部隊,包括警隊、入境處、海關等抽調精英人手,合組本港首支「反恐專隊」,以期達到三個目的。第一,強化本地層面的反恐應變部署;第二,擴大與海外反恐及執法機關的情報交流合作;第三,提升本港紀律部隊之間的合作協調,以應對更多可能出現的公共安全事件。

  如果「反恐專隊」真的在施政報告中得到落實,將是一件對未來具有深遠正面影響的「德政」。實際上,雖然有不少人認為香港受到「恐襲」的可能性不高,但是,絕不能由於這種輕視的態度而將香港整體安危置於不顧。香港警隊水平已經非常高,絕不亞於世界一流的警隊,這一點必須肯定。然而,「反恐」與境內的治安維護畢竟具有本質區別,無論是層次、協調需求、應變危機機制等,都是不同的。而香港過去「恐襲」機會低,不代表未來就「絕對安全」,所謂居安思危,就是這個意思。現在不做好準備,一旦出現大家所不願見到之事,則一切恐將晚矣。

  應當看到,香港社會普遍缺乏「恐襲危機意識」,理所當然地認為沒有這種可能性。市民如此,完全可以理解,但作為特區政府,提升這方面的整體應變能力,責無旁貸。有人或許認為,現在已經有保安局在統籌,會否架床疊屋?事實上,「反恐專隊」強調的是兩點:危機發生後的應變能力、情報獲得及預先行動的能力。後者更要求與各地反恐部門間的合作,若沒有一個強而有力、高效、專業的負責部門,很難有實質的水平提升,這是基本的共識。

  通過「反恐專隊」這一政策研究,可以看到林鄭月娥具有長遠的策略性眼光,這關乎香港整體市民的利益與安危,馬虎不得。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