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滬樓市「金九」行情已經落空。上海中原地產及上海鏈家提供的數據顯示,九月前27天,滬新建商品住宅成交42.81萬平方米,成交額195.8億元人民幣,環比雖增長22.2%和11.8%,但同比卻大幅縮水49.2%和48.6%。分析預計十月滬新房成交量或略高於九月,但難現歷年同期百萬平方米以上成交量。\(圖/文)大公報記者 倪巍晨
上海鏈家首席分析師張月坦言,滬樓市「金九」行情落空,是政策組合拳及市場購房預期變化疊加作用的結果。
她分析,去年「3‧25」、「11‧28」為代表的樓市調控政策,大幅強化了限購、限貸政策,受此影響,去年九月開始滬新房及二手房市場便進入下行通道;其次,去年末上海施行的新房嚴格預售監管政策,令新房市場推盤速度大為減緩,加之今年暑期此間全面推行的「新房公證搖號銷售」新規,整個八月入市新房面積合計僅11.66萬平方米,且八月末、九月初滬首批公證搖號銷售樓盤才陸續入市;最後,2015至2016年,樓市交投暢旺,部分購房需求已提前釋放。
消費貸審核要求趨嚴
買家繼續觀望後市發展。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認為,滬樓市調控政策持續高壓,市場預期亦未改變,買家入市意願普遍不高。交銀金研中心高級研究員夏丹坦言,當前樓市「旺季不旺」特徵明顯,監管層對個人消費貸審核要求趨嚴的同時,針對部分二、三線城市的調控亦逐步展開,這表明樓市政策限制或越來越緊。她提醒說,個人借道消費貸、經營貸、房抵貸等作為購房款的現象,已引發監管部門關注,上海也開始圍堵短期消費貸資金違規流向樓市,預計居民購房槓桿空間將被壓縮。
盧文曦補充,當前市況下,房企也不願放棄利潤,新盤投放力度亦明顯減少,在沒有新增供應支持的背景下,市場交投很難走高。
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指出,對開發商而言,放棄「金九銀十」心有不甘,但力有不逮,事實上,即便打折促銷、以價換量,客戶亦未必領情,「房企拿不到合意的價格,捂盤惜售似乎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他認為,開發商捂盤惜售恐怕還是「自嗨式」的慣性思維,幻想明年房價限制會有所放鬆,房價上漲幅度會高於資金成本並不切實際,「拖得越久,資金成本越難消化」。
供給限制短期或延續
夏丹也判斷,供給層面的限制短期或將延續,需求層面看,監管部門將繼續嚴控個人「消費貸」資金違規流入樓市,樓市政策限制或越來越緊;加上去年「銀十」滬樓市成交較高的基數,十月滬樓市交投料將延續九月同比負增長的格局。
張月認為,隨着新房「公證搖號銷售」的日趨常態化,當前滬新房供應已現一定程度的恢復,九月前27天,滬新房徵信供應面積錄21.48萬平方米,鑒於此,十月滬樓市成交或較九月略有上升,但要恢復到今年三至七月時月均70萬平方米左右的成交量能概率不大。
盧文曦也補充,「金九」的落空已給市場構成心理衝擊,十月滬新房成交量或略高於九月,但難現歷年百萬平方米以上成交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