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金發局發表題為《有關香港引入集團虧損稅務寬免的建議》的報告,提出稅務改善建議,以鼓勵法團集團在香港進行投資活動。金發局主席史美倫表示,具競爭力的稅制能為企業提供優越的營商環境,以創造、投資及發展業務。容許在集團公司之間轉移稅務虧損可使香港與其他主要國際金融中心如英國、美國及新加坡等看齊。
允集團公司之間轉移虧損
史美倫續稱,政府除了研究推行兩級稅制外,亦可考慮引入集團虧損稅務寬免,以推動香港金融服務業特別是銀行界的商業活動。報告中提到,儘管各方積極游說,政府至今仍不大願意接納引入集團虧損稅務寬免的建議。政府方面的主要原因是預期寬免措施會導致稅收不穩定,執行上也會十分複雜。然而,金發局指出,現時大部分稅制成熟的地區都設有某種形式的集團虧損稅務寬免安排,例如新加坡早在2003年已實施有關寬免。
報告闡述在香港引入集團虧損稅務寬免的需求,並列出不同的稅務寬免形式。報告建議政府考慮容許集團以旗下某一全資子公司的未抵免稅務虧損用作抵銷同一集團另一全資子公司的應課稅收入。其他建議包括:要求同一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採用同一會計年度,以獲得集團虧損稅務寬免;稅務虧損的整合和抵銷須在有關公司份屬同一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期間進行;以及在有需要時推行特定的反避稅措施。
廣泛提高香港稅制競爭力
畢馬威歡迎金發局報告中建議在香港引進集團稅務虧損寬免制度。畢馬威香港區管理合夥人劉麥嘉軒指出,香港目前的稅務虧損寬免制度已經過時,需要作出更新以配合香港企業的需要。香港需要不斷創新以保持國際樞紐和金融中心的競爭力。香港並不能單靠低稅制來保持其全球競爭力,特別是根據國際形勢的發展,香港16.5%的利得稅率可能並不算「低」。
在集團稅務虧損寬免方面,香港不應再置身事外。例如新加坡早於2003年便推出集團稅務虧損寬免制度。劉麥嘉軒強調,目前是考慮在香港推行集團稅務虧損寬免制度的適當時機。通過稅務政策改革來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商業樞紐的全球競爭力,並提高香港稅制的整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