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東盟外長順利通過《南海行為準則》框架文件,不僅穩定了南海局勢,把爭議重新拉回到對話協商解決的正軌軌道,而且令中國─東盟走上淡化分歧、互利合作的坦途。這是本次會議最大亮點,在東盟成立五十周年重要時間節點上具有承前啟後的意義。然而,就是中國與東盟對會議成果倍感欣喜與驕傲的時刻,美日澳三個域外國家卻反其道而行之,通過發表聯合聲明聯手在南海攪局。
美日澳在聲明中全然不顧事實,妄稱中國在南海建設「軍事基地」,擔心中國取得南海控制權,指南海不應由中國聲索。三國甚至還拿早就被掃進歷史垃圾堆的「南海仲裁」說事,狂妄地要求中菲尊重所謂「國際裁決」結果。無獨有偶,日本於同一天出台新版防衛白皮書,老調重彈再炒「中國威脅論」,其中不乏中國在南海的所謂「威脅」,論調與三國聯合聲明如出一轍。
或許美日澳習慣了「好為人師」、「性喜出頭」,當南海形勢出現積極向好勢頭,中國東盟邁向互利合作雙贏局面時,三個與南海沒有半點關係的域外國家卻公開出面指手畫腳、說三道四,頤指氣使地「教導」別人如何動作。然而,南海各方並無人向美「求助」,亦無人請美「出頭」,三國主動出擊,反令其口口聲聲所言南海和平的虛偽性暴露無遺,是自討沒趣。
可悲的是,美日澳聯手拋出的聲明,未獲任何國家的響應,沒能在南海激起一點漣漪。中國外長王毅通過南海局勢積極向好及個別域外國家對外釋放消極信號的「鮮明對比」,直斥有些國家不願意看到南海穩定,引導人們思考南海穩定反而不符合這些國家的利益。菲外交部則重申東盟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對美日澳聯合聲明不予置評。而菲總統杜特爾特早前說得更直接,南海議題是「菲律賓與中國的事,和其他國家無關」。美日澳南海「強出頭」碰了一鼻子灰,既丟了面子,也失了裏子。
美日澳攪局南海,在相當大程度上是為了刷存在感。奧巴馬時期,美「重返亞太戰略」着實令個別國家心理膨脹,企圖借外力謀取利益。然而,幾年下來,打「美國牌」的個別小國都被美當牌打了,惡化了與中國的關係,卻未能從美獲得任何實際利益。痛定思痛,有關國家及時調整外交戰略,摒棄了美等固守的冷戰思維,南海和平穩定,促進海洋和東亞合作,推動地區一體化,成為不可逆轉的主旋律。美日等國失去了往日的「抓手」,「邊緣化」處境十分尷尬。
美等域外國家要想在南海發揮建設性作用,只能順應地區合作的潮流。南海向穩是大勢所趨,靠煽風點火謀取自身利益是行不通的,到頭來只能是自取其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