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為香港與國家聯繫注入正能量/楊 堅

時間:2017-07-17 03:15:41來源:大公網

  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編隊早前蒞臨香港,參加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香港特別行政區二十周年活動,引起香港居民關注。

  香港回歸祖國以來,中國海軍編隊先後於二○○一年、二○○四年、二○○九年和二○一二年來港,但是,這一次對香港社會的影響更大。不僅因為這是第一次讓香港居民近距離看到國家的第一艘航母,隨行的三艘軍艦,導彈驅逐艦「濟南」號、「銀川」號和導彈護衛艦「煙台」號,都是國產先進軍艦,展現了國家武裝力量的迅速壯大。而且,無論香港、國家還是世界,都處於前所未有的變遷的重要階段。

  中國夢進入攻艱克難階段

  同中國海軍上一次來港的二○一二年比,全球經濟金融政治格局空前全面深刻調整進入了關鍵階段。由於這一調整的主題是全球重心由過去五百年一直在西方(歐洲、北美)向東方(亞洲)轉移,二○一七年以來,中國在抗全球化逆風中展現強有力作用,為這一調整樹立了里程碑、打造了轉折點。

  就在遼寧艦編隊進入香港的同一天,二十國集團領導人聚集德國漢堡舉行第十二次峰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題為「堅持開放包容 推動聯動增長」的重要講話,明確指出,「我們要堅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大方向」,「我們要共同為世界經濟增長發掘新動力」,「我們要攜手使世界經濟增長更加包容」,「我們要繼續完善全球經濟治理」。總之,為推動全球化健康發展,建設各種文明取長補短、包容共濟、合作共贏的二十一世紀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了強大正能量。

  同中國海軍上一次來港的二○一二年相比,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進入了攻艱克難的關鍵階段。二○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在國家博物館,習近平主席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第一次闡釋了「中國夢」的概念。他說:「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他指出,到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能實現;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經過近五年努力,國家在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態文明等五個領域的建設都取得了卓越成就。

  習主席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上指出:「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即將召開的中共十九大,將制訂實現第一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最後五年的行動綱領。從而,為實現第二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開創新局面。

  「一國兩制」實踐的轉折點

  同中國海軍上一次來港的二○一二年相比,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踐「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進入具決定意義的轉折階段。過去五年,「一國兩制」所遇到的最大挑戰是,走向普選的政制發展是沿着《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指引的方向,抑或為反對派所劫持而偏離正確方向?從表面看,二○一七年普選行政長官機會被反對派扼殺、「本土自決」和「港獨」勢力抬頭,是「一國兩制」實踐遭遇曲折。從本質看,那一切是「一國兩制」與時俱進所不可避免的。

  人類歷史一直是正反兩股力量相互激盪而曲折前進的。不同國家不同歷史時期或階段的正反兩股力量所展現或代表的內容不同,但是,發展的辯證規律是一致的。根據國家憲法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一國兩制」的前提和基礎是「一國」。但是,主要由於歷史因素,在特區第一個五年,香港社會主流關於「一國兩制」的理解和實踐講「兩制」而忽視「一國」。特區第二個五年至第三個五年,經濟開始講「一國」而政治愈益強調「兩制」差異。第四個五年即過去五年,則演變為政治強調「兩制」差異與經濟講「一國」激烈碰撞。

  從二○一一年底、二○一二年初以來,香港出現逆兩地經濟一體化潮流,「本土主義」冒起。二○一四年「佔中」運動以後,「本土主義」惡化為「本土自決」和「港獨」,意味着政治「兩制」差異與經濟一體化之間的碰撞走到了必須協調的臨界點和轉捩點。

  同以往國家領導人在慶祝香港回歸五周年、十周年、十五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對照,習主席在慶祝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的講話中,回顧香港與祖國被迫分離的歷史,格外細緻而動情。他說:「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初,區區一萬多英國遠征軍的入侵,竟然迫使有八十萬軍隊的清朝政府割地賠款、割讓香港島。鴉片戰爭之後,中國更是一次次被領土幅員和人口規模都遠遠不如自己的國家打敗,九龍、『新界』也在那個時候被迫離開了祖國懷抱。那時的中國歷史,寫滿了民族的屈辱和人民的悲痛。」

  而今,香港居民目睹國家強大武裝力量,放眼全球激劇變遷,應當明白香港的命運從來同祖國緊密相連,遼寧艦來港,無疑為加強香港與國家聯繫注入了正能量。

資深評論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