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兩軍在我西南邊境地區洞朗的對峙已持續二十餘天,更準確些說,是印軍非法侵入中國領土二十餘天,形勢依然未有緩解。面對中方多次敦促,印不僅毫無撤退之意,反而挖起了戰壕、搭起了帳篷,揚言與我打「持久戰」。對此「老賴」,中方將何以應對?中印會否因此「必有一戰」? 很明顯,印軍此次越過已定邊界,非法侵入中國領土,絕非一時心血來潮。兩軍對峙的洞朗地區是中國最接近印度西里古里走廊的高地,印軍越境遠非阻止中國修路那麼簡單,而是想通過佔領該戰略高地,解除連接東西印度西里古里走廊的壓力。至少,在本無爭議的中方境內形成事實上的爭議地區,令中方被動應對。 從中方公布的印軍越境照片,到其長期對抗準備,以及印美日在印度洋的最大規模聯合軍演,印方一系列動作均表明,此次越境是一起「有組織、有預謀」的行動。印方目的很明確,「除非與中方達成明確條款,否則不可能考慮後退」。這也決定了此次事件的複雜性和解決的難度,中方想以歷史、法理依據或兩國關係大局勸退印軍的可能性十分渺茫,唯有立足現實,作軍事應對的最壞打算。 面對厚顏無恥的非法入侵者,中方保持了最大限度的克制。前線邊防官兵苦口婆心地勸阻咄咄逼人印兵,努力避免衝突。外交部多次交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呼籲印方恪守邊境協議,主動撤出軍隊。但印方不僅不思悔改,反而變本加厲。 對中方希望印度汲取歷史教訓的呼籲,身兼國防部長的印度財長賈伊特利放話稱,印度已非一九六二年的印度。此言代表了相當一部分頭腦發熱的印度人的心理。從地緣政治上看,印度地處印度次大陸,扼守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主航道,再加上人口優勢,其對自己的大國野心從不掩飾,曾公開聲稱印度洋就是印度的大洋。近年來,印度作為新興經濟體,經濟發展迅速,在國際舞台上的分量越來越重,越來越受到發達國家的追捧。綜合國力的提高讓許多印度人頭腦發熱,其大國野心惡性膨脹,對中國的防範與遏制也愈發積極。為此,印積極拉攏美日澳等國,打造「亞洲版北約」,在邊境地區屢次挑起事端,破壞邊界談判,製造兩軍對峙。 印度當然不再是一九六二年的印度,但中國更非一九六二年的中國。當印防長口出狂言的時候,恰恰忽略了這一關鍵。五十五年前,印度國力不及中國,對印自衛反擊一戰,中方打出了西南邊境幾十年的和平。如今,中國已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總量是印的五倍。印度人發熱的大腦是該降降溫了,如果依然不自量力,企圖以螳臂當車,只會比五十五年前輸得更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