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9個月的慘烈戰鬥後,被IS(「伊斯蘭國」)盤踞三年多的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宣告解放。伊拉克政府宣布,隨着摩蘇爾的解放,IS在伊拉克「永遠終結」。
IS末日來臨?情勢並不令人樂觀。一方面,摩蘇爾將迎來艱難的重建進程。被IS搞得滿目瘡痍的摩蘇爾,要想恢復伊拉克第二大城市的繁榮,必然是個長期的過程。城市的千瘡百孔可以通過大規模重建來恢復,但是IS留給摩蘇爾人的心靈創傷卻是很難平服的。另一方面,IS退出摩蘇爾,但其殘餘勢力依然在摩蘇爾周邊村莊和沙漠中行動。此外,IS在敘利亞的大本營拉卡的戰役還在繼續,IS的老巢尚未被剿滅。加之IS的頭目巴格達迪再次現身,凸顯要徹底剿滅IS並不那麼容易。
當然,摩蘇爾作為IS的「經濟首都」,IS靠在摩蘇爾的橫徵暴斂和走私石油,為該組織的孳生提供了物質基礎。摩蘇爾被收復,IS的「政治首都」拉卡估計也難以維持太久。這個恐怖組織未來也只能在伊拉克、敘利亞邊界地區進行苟延殘喘的游擊戰了。
中東反恐戰將持續
但這並不意味着中東反恐戰可以鬆一口氣,否則IS也許會捲土重來。
事實證明,IS具有「打不死的小強」的韌性,較之本.拉登時代的基地組織相比,不僅有着嚴格的組織架構,而且具有完整的思想體系,在伊斯蘭世界、西方國家,似乎都有巴格達迪的信徒和IS的崇拜者。所以,中東反恐還需同心合力而為,將IS一網打盡。只要稍微鬆懈,IS在中東留下恐怖主義的種子,可能隨時在全球綻放恐怖主義的惡之花。
從歐洲頻繁的恐怖襲擊到菲律賓棉蘭老島上的穆特組織,凸顯IS在全球範圍內的入侵和滲透,已經到了令人震驚的地步。糟糕的是,中東反恐戰爭並不單純,而是牽涉了大國地政學博弈和宗教派系衝突等複雜因素。這不僅造成了中東反恐力量的分散和內耗,也給IS帶來了夾縫中生存的時機。
其實,從IS的崛起進程觀之,本身就是美國主導的伊拉克反恐戰爭的副產品,美國打死了本.拉登,但在帶給伊拉克不成熟的民主體制的同時,也引發了伊拉克的動盪不安。結果是,基地組織被消滅了,IS卻在美國留下的伊拉克爛攤子中萌芽了。正如本.拉登是美國製造的「養虎遺患」結果,IS也是美國反恐戰爭的惡果。
大國與宗教派系的博弈
敘利亞內戰,看似敘利亞政府和反政府派系之爭。其實背後也是美歐和海灣遜尼派國家一方對俄羅斯和什葉派國家的博弈,敘利亞之亂也導致了IS的趁亂而起。短短幾年時間,IS能在伊拉克和敘利亞構建起一個有「國家」雛形的恐怖主義網絡,顯然和外部勢力在中東地區的惡鬥有關。
中東地區的反恐戰爭,同樣存在着美歐俄大國之爭和中東國家的宗教派系博弈。反恐力量難以形成合力,就成為IS勢力喧囂的主因。摩蘇爾解放戰爭持續時間之長,除了說明IS已經有了足夠的軍事力量,也凸顯中東反恐力量內部存在罅隙的尷尬。
不管如何,解放摩蘇爾是中東反恐的重要成果。如果中東各派勢力能夠放棄分歧,攜手助力敘利亞政府對IS的老巢拉卡展開總攻,則徹底剿滅IS有期。值得一提的是,有反恐經驗的美國,亦可通過強大的空中偵察技術,並配合地面特種部隊的強大突擊能力,發現IS頭目巴格達迪的行蹤,並將其「斬首」。「擒賊先擒王」,不僅有助於剿滅伊拉克和敘利亞的IS殘餘勢力,也可在全球範圍內摧垮IS追隨者的精神意志。
解放了摩蘇爾,中東反恐戰爭取得了重大進展,但並非最後的勝利。要想中東反恐戰爭畫上圓滿句號,美國、俄羅斯、歐洲、海灣國家還需放下爭拗,一致對敵。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