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一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為香港第五屆特區政府主要官員主持就職典禮時,發表了一篇很重要的講話。這是中央對「一國兩制」作出最清晰的解釋及指出中央政府對一切挑戰「一國兩制」的行動所能容忍的底線。
習主席的講話也是對香港今日所面對的問題作出最直接的觀察與指示。習主席有「四點意見」,從特區政府的角度來看,「四點意見」就是「四點指示」,是對新政府的期望與要求。因此,這篇演說一方面是講給新一屆政府主要官員聽,另一方面也是講給反對派聽,讓他們知道中央的底線何在,只要不觸犯底線,中央都可以與之溝通。
保證「一國兩制」不被曲解
香港回歸二十年,「一國兩制」的實踐中遇上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習主席清楚地指出其中之一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制度還需要完善。很明顯,制度未能完善的主因就是有人對「一國兩制」的認識產生了誤解,或者說刻意曲解「一國兩制」的定義。因此,習主席用了好些篇幅說明「一國兩制」中「一國」的原則,指「一國」為根,「一國」為本,無根無本就無「兩制」。任何人想危害國家主權安全,挑戰中央權力和香港特區基本法權威,利用香港對內地進行滲透破壞的活動都是對底線的觸碰,都是絕不能允許的。可以說,現在中央的底線是清晰的,就等特區政府通過法律制度去完善,保證「一國兩制」不被曲解。
習主席很清楚知道,今日香港社會在一些重大政治、法律問題上還缺乏共識。這也等於說,新一屆政府於立法上仍會盡最大努力。包括在二十三條立法過程中,與反對派尋求共識。
無可否認,回歸二十年,曲解「一國兩制」,甚至提出「港獨」口號的人以年輕人為主。因此習主席也很直接地提出,要加強對青少年的宣傳教育,讓年輕人對國家歷史和民族文化有正確的認識。過去幾年,香港有識之士也多次指出,香港的中小學、大學出現反中反共的教師,有教師公然在大學散播「港獨」,鼓勵「佔中」,宣傳反中的意識形態。如果教師持反對立場,又如何能期望他們向學生傳達正確的「一國兩制」觀念,正確教導學生中國歷史和民族文化知識?對林鄭月娥新政府而言,如何繼續遏制「港獨」,的確是一大挑戰。
習主席也提到要加強公職人員的教育。長期以來,香港的確存在着公務員站在反對派的立場辦事,嚴重的會泄露政府內部機密給傳媒,目的就是打擊特區政府,更有公務員企圖把一些公營機構變成反對派的大本營,為反對派培養生力軍。習主席在「四點意見」中清楚地說,要加強香港社會特別是公職人員和青少年的憲法和基本法宣傳教育,這些都是「一國兩制」實踐的必然要求。
公務員享有「鐵飯碗」的特權,這也是部分公務員敢公然為反對派搖旗吶喊的原因。不少中小學、大學的教師也享有「鐵飯碗」的權力,因此他們就公然地成為反對派的代表人物。如何向這批公職人員進行宣傳教育,的確又是林鄭月娥的一大挑戰。
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民生
習主席在七月一日的演講中,除了清楚地說明「一國兩制」底線,要求加強教育宣傳之外,也用了不少篇幅談發展。畢竟,發展是硬道理,任何一個地方,如果發展停滯,人民的生活自然會受到影響,任何政治口號都無法讓民意歸順。過去,香港人用了太多時間、精力搞內耗,習主席也清楚地說明不能再內耗了,香港也應該充分利用「一國兩制」中「兩制」的方便,發展經濟。特別是國際金融業、航運業、貿易,並在國家經濟起飛的條件下融入內地,特別是要抓住大灣區及「一帶一路」所能帶來的機遇。
國家經濟發展迅速,而今日的香港面臨不少挑戰,傳統優勢相對減弱,新的經濟增長點未能形成。過去二十年,與香港一水之隔的深圳經濟起飛,成功地騰籠換鳥,變成一個高科技中心。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深圳能吸引到全國及世界各地的科技精英,香港人則為了所謂的「保護」本地人的「利益」,拒絕外來人才。世界各地都有很成功的「政策傾斜」制度去推廣高端科技,只有香港堅持要「公平」對待每一種行業,這就是香港新的經濟增長點無法形成的原因。
金融業是香港最引以為榮的行業,但是香港金融創新、金融科技的發展依然是緩慢的。過去幾年,特區政府也想發展科技,也想推出稅務優惠以吸引高科技產業,但一波三折、困難重重。反對派及既得利益者的重重阻撓,讓政府寸步難行。
當然,發展經濟的同時,民生問題也一樣重要。習主席罕有地公開指出,香港住房民生問題比較突出。梁振英任內五年,代表香港二手樓樓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上升53%,這還是在重重的辣招之下所維持的。要增加住房供應需要很長的時間,因此,梁振英在無法加快供應的背景下只能推出「需求管理」的辣招,雖有一定的成績,但遠遠不能滿足香港市民的期望。看來,住房問題在林鄭月娥的政策中,需要比梁振英任期內的「重中之重」還要重。
資深評論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