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成功試射洲際導彈,引發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究竟誰可以叫停在核導開發上一路狂飆的朝鮮,各方再次將目光轉向國際社會最權威的代表機構─聯合國。 朝方發射導彈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第一時間發表聲明,強烈譴責並敦促朝鮮停止挑釁,呼籲國際社會保持團結,應對這一嚴峻挑戰。第二天,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就朝發射導彈問題進行緊急磋商。但結果卻與期待大相逕庭,磋商引發的只是一番激烈爭吵,會議未達成任何共識。 聯合國應對朝核緣何力不從心?由此番磋商便可略見一斑。美常駐聯合國代表黑莉稱,朝鮮此次發射洲際導彈致使朝鮮半島局勢緊張程度升級,如果局勢發展到不可挽回的程度,美國將會運用軍事力量保護自身及盟友安全。同時,她再次呼籲加大運用經濟、外交手段的力度,來更加嚴厲地制裁朝鮮,並透露美將在未來幾天向安理會提交一份新的制裁決議。說白了,美方意見都是老生常談,一是威脅動武,二是加大制裁,動武「不可能」,制裁「不管用」,美方建議對解決朝核問題毫無「建設性」。 自朝核問題產生以來,聯合國安理會針對朝試驗及導彈發射活動通過了多項制裁決議,包括二○○六年七月的「第1695號決議」、二○○六年十月的「第1718號決議」、二○○九年五月的「第1874號決議」、二○一二年十二月的「第2087號決議」、二○一三年二月的「第2094號決議」、二○一六年三月的「第2270號決議」及當年十二月的「第2321號決議」等。每當朝鮮有重大核試驗及導彈、「衛星」發射活動,聯合國安理會便會通過相關決議,次數越來越頻密。 如果說二○○六年七月「第1695號決議」對朝鮮導彈試射僅表示「嚴重關切和譴責」,敦促朝方信守承諾,並要求各方保持克制,繼續通過政治和外交努力尋求問題解決的話,那麼,其後的多項決議措辭越來越強硬,制裁措施不斷加碼,並越來越嚴厲和具體。到去年十二月的「第2321號決議」,對朝制裁內容已涵蓋限制和禁止礦物出口、限制勞務人員、加強金融制裁、限制船舶航行等等,制裁對象增加至八十一個,包括三十九名個人和四十二個實體。但與嚴厲制裁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朝方已進行了五次核實驗,導彈發射步入常態化,其核導技術已取得重大進展,距國際社會期待的無核化目標越來越遠。 現實證明,制裁不可能解決朝核問題。對朝炫耀武力或進行武力威脅,只會加劇朝方安全憂慮,令其進一步鋌而走險。朝核問題的關鍵是美國,聯合國要發揮作用,需要國際社會團結一致,特別是美方的建設性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