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國六月財新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報50.4,勝於預期,並錄三個月新高,重返榮枯線\資料圖片
財新昨日發布最新的內地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六月報50.4,不僅高於預期,更較前值提升0.8個百分點,錄三個月新高,重返榮枯線。財新方面指出,新訂單的加速增長,是上月製造業PMI重返榮枯線的關鍵,在產出和新訂單微增提振下,採購量亦現上揚,惟業界對前景樂觀度降至年內最低,預計經濟下行趨勢或在後期得到確認。受訪專家則認為,當前中國出口仍處改善區間,加上六月土地市場的明顯改善,製造業投資和生產預料仍有支持,預計二季度中國內地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速有望實現6.8%。\大公報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
財新智庫莫尼塔宏觀研究主管鍾正生稱,六月製造業產出、新訂單指標均較前值小幅上漲,投入與產出價格指標則回歸擴張區間,且投入價格漲勢更快;同期,採購庫存、產成品庫存指標處在收縮區間,預示企業對補庫存或更謹慎。
他並指,上月中國內地製造業景氣度雖略回升,但從庫存及廠商情緒來看,「更像是一個反彈,經濟下行趨勢或在後期得到確認」。
企業對庫存控制審慎
數據還顯示,上月財新製造業用工規模進一步收縮,但收縮率已放緩至小幅水平,且為三月份以來最輕微狀態。當月,產能壓力進一步加劇,積壓工作量亦持續攀升,但工作積壓率環比略有放緩,整體尚屬溫和。
此外,至二季末,製造商採購數量輕微回升,並在上月終結了五月的降勢,但企業對庫存控制仍相對審慎,六月投入品和成品庫存呈現雙降。
六月財新和官方製造業PMI均現反彈,官方PMI反彈至51.7,錄年內次高值,且已連續十一個月高於榮枯線。兩大PMI數據的改善,似乎均與出口的超預期表現有關。
事實上,財新新出口訂單指標已連續半年高於榮枯線,而六月官方新出口訂單指標更錄六十二個月來新高。
興業銀行兼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從官方數據角度分析,上月數據變化與市場預期相反,表明六月中國內地經濟或出現暫時性反彈。
他並指出,二季度工業增加值增速較首季回落,帶動第二產業GDP增速大概率回調,加上第三產業GDP亦可能因房地產、金融行業業績的拖累而放緩,預計二季度中國內地GDP同比增速為6.8%。
全年經濟料前高後低
儘管官方、財新製造業PMI指標在上月全線反彈,一定程度提振了市場信心,但製造業指標與高頻數據之間卻已出現明顯背離。
六月發電耗煤量增長5.6%,明顯低於四、五月的14%和11.1%;當月,高爐開工率同比跌2.5%,雖好於五月6.3%的跌幅,但仍弱於四月0.9%的跌幅。
海通證券研究團隊認為,製造業PMI是環比指標,發電耗煤量增速是同比指標,且PMI反映的是企業經理人對當月中上旬經濟的感受,發電耗煤增速則包涵了全月每一天的數據;綜合來看,僅憑上月PMI回升不能斷定經濟短期反彈。
不過,廣發証券研究團隊指出,上月PMI數據的反彈,再度證偽了對經濟過於悲觀的判斷,今年中國內地經濟將「全年不差、前高後低」。
申萬宏源宏觀首席分析師李慧勇提醒說,高頻數據有更強的指導性,發電耗煤增速的變化,與去年同期高基數因素,及五月暴雨天氣有關,「工業生產動能雖未必如PMI指標顯示的那麼強勁,但總體看當前中國經濟韌性仍強」。
李慧勇續稱,上月百城供地和土地成交面積增速均較五月顯著改善,加上中國內地出口或仍處於改善區間,預計製造業投資及生產仍有支撐,二季度GDP或實現6.8%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