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債券通是市場期待已久之事,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債券通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人民幣匯價止跌回穩,國際機構性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產配置形成較大需求,全球正期待內地資本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尤其特別關注債券通,可以在全面進軍全球第三大的內地債券市場。目前已知有外資大行急不及待部署搶佔先機,計劃推出全新中國債券市場指數,迎接大量資金投向內地債市,由此可見國際市場非常看重債券通,開通反應預期不俗。
部署增加人幣資產配置
雖然內地與本港有關當局尚未正式公布債券通啟動日期,但債券通有限公司網頁顯示,七月三日(下周一)為「北向通」交易日。正如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所言,債券通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其實,債券通是市場期待已久,初期先行啟動「北向通」,本地與海外機構性投資者可參與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這是繼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之後,內地債券市場也開展了國際化進程,股市與債市大門同時敞開,標誌內地資本市場改革與對外開放邁出重要一步。
明年或納入國際債券指數
事實上,今年首季中國經濟增長百分之六點九,比預期為佳,預期次季可保持中高速增長,而一度跌破三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近月也止跌回穩。至於人民幣兌美元匯價,今年上半年扭轉去年跌勢,累升近百分之三,在在顯示國際市場對中國經濟信心大振,形成較大人民幣資產需求,此時啟動債券通正合時宜,基金正部署增加人民幣資產配置。
外資大行已部署迎接債券通的商機,花旗趁勢推出兩隻中國債券指數,分別是花旗債券指數和花旗銀行間債券指數,跟蹤中國在岸國債與企業債券走勢,為內地債市納入國際債券指數鋪路。
事實上,在債券通啟動一年,即明年中有可能納入國際三大債券指數之內,包括摩根大通全球新興市場債券指數、花旗全球政府債券指數以及巴克萊全球債券指數。
將會改變世界金融格局
其實,當前環球機構性投資者配置並不均衡,境外投資者持有內地股市債市比重甚低。以內地債市為例,市值超逾六十萬億元人民幣,規模僅次美國與日本,但境外投資者持有人民幣債券只有八千億人民幣,佔比僅百分之一點二。換言之,在全球央行或機構性投資者眼中,內地資本市場視為一大片藍海,隨着股債市場國際化步伐穩步推動,未來十年可能吸引萬億美元計資金流入內地市場。
內地資本市場穩步對外開放,推進與國際市場接軌,不但改變目前偏重美元資產的世界金融格局,推動全球資產配置更趨均衡,還會加速全球經濟重心東移,吸引資金流向亞洲,進一步強化本港金融業的橋樑與紐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