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港交所拓全面金融投資業務

時間:2017-06-21 03:15:50來源:大公網

  圖:周松崗表示,港交所計劃拓展全面的金融投資市場,成為服務內地與海外投資者的國際財富管理中心 大公報記者麥潤田攝

  回顧本港回歸20周年後的今天,中資企業的市值增長了接近8倍,本港上市公司總市值已是香港GDP的11倍。港交所(00388)主席周松崗稱,香港交易所並非只代表本地市場,而是代表本地以及內地市場,隨着更多內地投資者有意投資海外資產,港交所計劃在未來3至5年發展成全面的金融投資市場,成為服務內地與海外投資者的國際財富管理中心。

  相對於其他成熟市場的交易所,本港股市的總市值對比本地的GDP是偏高的。周松崗表示,自1993年首隻H股來港上市後,香港就成為了中資企業的集資中心,因此香港交易所可以說是代表內地市場。過去證券市場發展一直是港交所的重點策略,佔公司收入的一半。不過,隨着人民幣的國際化,加上內地資金目前投資選擇有限,促使內地投資者更積極選擇到海外配置資產,因此港交所目標於未來3至5年間,發展成人民幣風險管理中心,以及國際財富管理中心,配合內地發展趨勢,同時又會豐富證券的投資產品,以助海外投資者通過本港投資內地市場。

  擴展與內地互聯互通

  港交所早前提倡拓展證券、商品以及定息和貨幣業務,當中證券方面,會擴展與內地互聯互通,包括在新股、期貨以及ETF,商品則會在香港及倫敦推出黃金期貨,此外亦會發展人民幣的期貨產品。周松崗表示,新股通有利吸引海外企業來港作第二上市,期貨通相信會在A股被納入MSCI後有需要推行,因為不少被動基金在買入A股時需要更多的對沖工具,至於ETF通目前時間未訂。商品通方面,周松崗則希望,連結國際及內地的大宗商品價格,從而反映出中國對商品定價的影響力。

  政府適時協調發展與監管

  談及過去三屆政府對本港金融發展的支持,周松崗表示,每屆政府都很支持金融發展,本港金融產業佔GDP的比例,由1997年的一成增加至去年的逾18%,而滬深港通是當中較大的突破。對於未來金融發展,政府所擔當的角色,他認為,港交所作為前線的市場監管者,會注重於市場的發展,而證監會則注重監管,他認為兩者都需要平衡,而某些時候港交所及證監會因角色不同,在討論應該如何在兩方面中間落墨時,會出現膠着的情況。因此香港政府應在此時扮演協調人把持平衡,這對香港金融業發展將帶來好處。

  近期證監會主動停牌的個案有所增加,周松崗認同,證監會應該在執法上更活躍,而不應將所有的監管執法限制在上市條例上。對於有指香港有不少老千股的出現,吸引了不少沽空機構來港「搵食」。周松崗稱,過去20年,香港上市條例有所收緊,而上市委員會質素亦一直提高。不過,最初上市的國企是守規的,而後期出現較多民企,當中可能會良莠不齊,但港交所亦加強了保薦人及核數師的責任,令到市場上不同的參與者都要維持市場秩序。

  吸引新興行業來港上市

  港交所計劃推出創新初板及創新主板,以及吸引更多新興行業的企業來港。不過,由於創新初板上市時不設財務要求,而且門檻較低,該板上市的成功率亦會偏高。周松崗指出,目前上市條例只限於私募基金及種子基金才能投資初創企業,基於市場的投資需求,港交所計劃推出創新初板,目的是讓專業投資者都能投資初創企業。若初創企業能上市並發展良好,投資者的回報率就會很高,亦切合市場的需求,但當中投資風險一定相對地高。

  周松崗於2012年被委任為港交所主席,同年港交所收購了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他表示,難忘那天晚上在倫敦開會後,再於凌晨時間決定收購LME的情況。回望這5年的港交所發展,他表示,總希望香港及港交所能發展得更快,但是對比世界其他市場,港交所這5年的發展速度,已令很多地區的交易所抱以羨慕的眼光。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