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西方民主」非靈丹妙藥/廖浩鍇

時間:2017-06-16 03:15:57來源:大公網

  自從西學東漸,中國不迭興起民主運動,學術界自是對西方民主推崇有加,坊間民眾更是沉溺於此。時至今日,我們自始齔之年學習西方的語言,研讀西方的書籍,承受西方的價值觀。所以,在我們眸子裏,一切西方論調彷彿都是理所當然。加上華夏帝制之崩壞,以致西方民主成為時代洪流,群眾視之為勢所必然,甚至默認為不可抗逆的「唯一」治世之道。

  迷失在民主的烏托邦

  然而,我們身處新時代,卻安於隨波逐流,不再嘗試發掘新的可能,豈不冤乎枉哉?如此盲從,我們豈能創造下一個新時代?世界豈會進步?事實上,西方民主不過是他方制度,並非於世界各地皆可行之有效,李光耀治下的新加坡早已說明此點。而且,古往今來,多少西方學者痛陳民主之大弊,可謂言之鑿鑿。可惜,我們卻掩耳盜鈴,迷失在民主的烏托邦。

  古時雅典僅有約三萬名公民,直接民主尚且未能大行其道,故將其套用於現代的可行性更為零。這也是一眾民主論者所公認之事實,在此我不作多談。諷刺的是,從「民治」的角度出發,雖然直接民主匱乏可行性,但確有其正確性;代議民主則兩者皆無。民主理論先驅盧梭指出,「民治」是民主的核心概念,即非人民直接管治不可。人民作為國家的主權,必須親自立法,且其意志不能被代表。所以,代議士從不應存在,而政黨政治只是捆綁民意的手段。無可否認,代議民主確有違民治精神。盧梭認為,小國寡民是民主國家的必要條件。

  民智亦是實踐民主的一大障礙。美國哲學家肯恩.偉伯將人類分為6層意識階級。首5級者認為眾人皆醉我獨醒,並堅持己見甚至排斥異己,社會紛爭也隨之加劇。要讓社會邁出步伐、掀開新一頁,需要第6層意識階級——「整合」(integral)者執政。然而,目前這些能人佔總人口不足5%。換言之,當今民主制衍生出的種種弊端,乃其他95%次級人民的汗馬功勞。奢望他們能選出才德兼備的政治家,倒不如指望那5%的潛力者——精英政治,亦即賢人政治。超級菁英論認為,治世良方莫過於此。正所謂能者居之,賢人政治既有正確性,亦具可行性。

  民主古國希臘中極負盛名的智者如蘇格拉底、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師承一脈,都不相信民主。他們是當地的「孔孟聖賢」,巧妙的是,此三人與孔孟之遠見不謀而合。

「  電視演員」未必是政治領袖

  儒家主張「人治」,相信賢君德政;希臘三人亦為精英主義者,柏拉圖更提出了「哲皇論」。古希臘可說是民主的發源地,但當中最為震古鑠今的三大智者皆不認同民主制,甚至斥之為暴民政治。近代更有政治家以身力證賢人政治的顯著效果。李光耀治下新加坡的成功,訴說了一切。李光耀認為,優秀的領袖人才無法在選舉中自然產生,因為民主選舉把選拔人才變成了電視比賽秀。懂得取悅選民、迎合大眾者,往往可能是繡花枕頭,而非賢能的管治者。

  道理顯淺,最好的「電視演員」未必是最好的政治領袖。且慢,何以智者、偉大的政治家都反對民主,豈不怪哉?非也,怪者乃民主。不論制度如何理想,若缺乏與其配合的人才,徒然矣。因此,人才比制度更為重要。唯賢人政治,方能解此困局。

  我並不完全否定民主精神,但這不適用於現階段。民主實在過於憧憬人性的美好、烏托邦之虛渺。況且,形式上的平等乃實際上的不平等。為何能人的收穫、待遇,甚至決策權(投票數量),與普通大眾無異?智者行事,卻得徵求庸人的同意,這可不滑稽嗎?其實,民主的實踐即為眾多愚人的獨裁。在民智成疑的情況下,群眾根據自己的無知迫使少數睿智的人服從,並剝奪了智者以遠見服務社會的自由。這是民主自由嗎?不,這正解釋了古希臘三大智者擔憂的「暴民政治」。既然如此,我們何不挖出民主的獨裁心臟,全面實行「賢人政治」?

  香港青年學生組織莘火言碑會長,明匯智庫青年研究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