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黃洋達、鄭松泰「熱血公民」、黃毓民「普羅政治學苑」以及陳雲「香港復興會」在去年九月的立法會選舉組成的「熱普城」聯盟,再次印證激進派「其興也勃,其亡也忽」,以及內鬥內行的「定律」。在選舉剛過大半年的時間,旋即爆發了嚴重內鬥。「熱普城」的內鬥表面上是「因財失義」,實際上反映的是其主張的「本土分離」路線面臨破產,在社會上已經失去市場,導致「熱普城」生存空間不斷萎縮。黃毓民從來不會輕易出手,這次炮打黃洋達,說穿了不過是為了「少隻香爐少隻鬼」。「本土派」主張的所謂「本土路線」從來都掛羊頭賣狗肉,是扭曲的「本土」、是販賣「港獨」的「本土」,這樣的「本土路線」在香港自然沒有市場,「熱普城」的潰敗正說明了這一點。
激進勢力內鬥內行
「熱普城」內鬥這場鬧劇已經持續了幾個月。最先是黃毓民在網台節目上指自己因為財政關係,停止對黃洋達《熱血時報》每月三萬元的資助,並且不再播放其節目。黃毓民的「斷水」行動隨即引來「熱血公民」反彈,一眾黃洋達支持者隨即在網上發動對黃毓民的狙擊,有人更呼籲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不要再資助黃毓民網台。「雙黃」的互鬥隨着黃毓民自稱收到「陰司紙」恐嚇而急速升溫,他更將矛頭指向黃洋達及陳雲,表示要與兩人全面開戰。至此「熱普城」正式分裂,兩派支持者在網上纏打了一個多月。
近日,有前「熱血公民」核心成員的「法國佬」爆料指:黃洋達一直以來都是利字行先,根本不是為了什麼「本土利益」。例如在當日衝擊立法會時,黃洋達想的不是什麼捍衛「本土」利益,而是之後的參選事宜。及後兩人反目,也不是因為路線之爭,而是因為「法國佬」不願投放更多時間在抗爭之上,影響黃洋達的選舉大計。支持者在黃洋達眼中,都只是撈取金錢及政治資本的工具。「法國佬」的爆料將黃洋達等所謂「本土派」領袖的不堪面目暴露無遺,打碎其政治光環,在網絡上引起了巨大反響。
及後黃毓民派系再次爆出鄭松泰的秘密錄音。在錄音中他以粗口怒轟「青年新政」梁頌恆及游蕙禎「應該去死」,但指自己要同二人「扮friend」欺騙公眾,「因為公眾係白痴,佢哋以為我哋係本土派」。鄭松泰一向自稱「本土派」,更在立法會宣誓一役為梁游辯護,但原來這些只是做戲。鄭松泰對梁游是兩面三刀,而自稱「本土派」也只是欺騙公眾的啅頭,當「公眾係白痴」,遭到本土派支持者的猛烈炮轟。「熱普城」的內鬥隨着「熱血公民」兩大領袖被「一鋪清袋」而分出了勝負。經此一役,不但元氣大傷,黃毓民、陳雲派系也遭受重創,「熱普城」已成為了歷史名詞。
「熱普城」的分裂,不但再次證明激進派內鬥內行的基因,更說明近幾年冒起的所謂「本土思潮」根本是一場鬧劇,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假議題。其實,保衛本土、重視本土的思潮並非香港所獨有,其他國家、城市也有不同的「本土思潮」,但真正的「本土意識」是產生於市民對所生活地方的歸屬感,是市民關注自身利益,關注傳統文化傳承、核心價值,對家國情懷引以為傲的一種意識。真正的「本土思潮」是正面、積極、具建設性的。香港的「本土思潮」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經濟開始騰飛時逐步成形,是香港人以港為家、愛香港的表現。但近年興起的「本土思潮」,卻有本土之名,無本土之實,是一種扭曲、掛羊頭賣狗肉的極端思潮,以保衛本土之名,實質卻是排斥國家、推動「去中國化」,煽動暴力衝擊,最終走向「港獨」的不歸路,這才是「本土思潮」的本質。
「本土思潮」其實有毒
正如中聯辦張曉明主任所言,現在香港出現「本土分離」思潮,誤導了部分青年。確實,香港的所謂「本土思潮」,本身就是一種誤導性的論述,由陳雲到黃洋達、黃毓民等「本土派」論述,都是左拼右湊不知所雲,不過是鼓吹激進暴力、反中抗中、煽「獨」分離的一套。然而,由於他們說話漂亮、嘩眾取寵、論述投青年所好,令不少青年被迷惑而成為了「本土派」的棋子,在「佔中」「旺角暴亂」以及各種暴力衝擊中惹上官非,前途盡毀。
香港出現的「本土思潮」,是一種對香港有毒的思潮,所有對香港負責任的人理應直斥其非。但令人失望的是,有一些人卻受其迷惑,甚至一些建制派人士眼見「本土」一度勢盛也跟着「本土思潮」起舞,紛紛大打所謂本土牌,以為可以爭取民心,實際卻落入「本土派」的陷阱。對於這種迷惑性的「本土思潮」,根本沒有必要起舞附和,相反需要直斥其非,指出其謬誤。
現在「熱普城」的潰敗,以及各「本土派」領袖各種不堪言行相繼被爆出,正正說明「本土分離」思潮已經破產,連自命「本土派」人士都不相信本土,都是借本土之名謀取個人利益,已經說明「本土思潮」及「本土派」的真面目。「熱普城」的潰敗如果能令一些青年覺醒,也算對社會有所貢獻。
資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