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不到,港股已在不知不覺中升至26000點關口。年內有無可能挑戰前年大時代創下的28588點高位?看看美股自特朗普上任以後的表現,筆者只能嘆一句:凡事皆有可能。對我等小股民而言,關鍵是能否買中上升的個股,才是真諦。
上周,汽車股在休整了三個月後發力,由今年才晉升藍籌的自主品牌龍頭,率先升破二月高位,然後再升16%,一個星期爆升三成。如此升幅,和近一個月爆升一倍的三四線地產龍頭相比,還是有些遜色。但考慮到這是一家恒指成份股,年初以來的升幅近一倍,心中惟有一個服字。
觀察今年來的走勢,強者恆強、弱者更弱,成了港股市場的一大特色。很多行業如科技(包括硬體和軟體)、汽車、地產、零售等,在基本面支持下,均呈現出一浪高過一浪的走勢。如果中期業績表現亮麗,龍頭股繼續走強的可能性仍然較高。
對於很多投資者來說,都會覺得奇怪,國內經濟這麼普通,這些龍頭的業績為何這麼好?根據內地分析師的研究,上市公司強者恆強跟現在的中國經濟基本面、港股通帶來的流通性高度相關。一方面是滬深港股通打通三地巿場後,港股的優勢龍頭企業受到北水和外資共振,成交提升,定價權由外資主導,變成共振,強者愈強。港股生態因此質變,以前龍頭公司異常保守的估值體系被打破。
另一方面,中國經濟經過過去幾年波動後,已大致穩定在L形底部,只要GDP在5%到7%之前波動,通過行業整合,龍頭公司可以進一步提高毛利率、資產周轉率、市佔率,最終就是ROE和EPS的持續改善。
順着上述邏輯,我們可以推斷:港股市場的穩定性已大為提高,外資通過外部動盪事件將港股舞上舞下,成本代價不菲;港股龍頭公司的溢價,逐漸向發達市場看齊。即是說當前龍頭公司價位,年內仍有二至五成的上升空間。
行業方面,端午節後,內地包裝紙市場再掀一輪淡季漲價潮,二季度以來漲幅近24%。隨着六月以後行業將逐步進入旺季,以及部分大企業進入為期50天的檢修期,產能加劇收縮。行業景氣度持續回升,紙企上半年業績或超預期,可關注港股中的龍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