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銀債首日人均認購額微跌

時間:2017-06-07 03:15:34來源:大公網

  圖:中銀香港個人金融及財富管理部助理總經理張穎思(中)建議,較進取的銀債投資者可申購5手或以上\大公報記者蔡文豪攝

  香港特區政府發行的第二批銀色債券,由6月6日起至14日期間,接受年滿65歲的本港居民申請認購。從銀行的首日認購反應來看,銷情大致與去年同期相若,惟人均認購金額略為下跌。市場人士對第二批銀債的整體銷售反應持審慎樂觀態度,預期將大致與去年相若,甚至比去年更佳。\大公報記者 黃裕慶

  總結首日認購反應,多家銀行的人均認購金額均略有下跌。以大型銀行為例,恒生銀行(00011)謂客戶反應「與去年同期比較大致相若,平均每人認購11手」。翻查資料,恒生客戶去年平均每人認購13手。中銀香港(02388)亦出現類似情況,今年平均每人認購10手,略低於去年的11手。

  華僑永亨錄百手豪客

  中小型銀行方面,交通銀行香港分行表示,客戶首日認購反應「與預期相若」,又指銀色債券屬低風險產品,又有固定回報,相信會吸引一定捧場客。永隆銀行表示,客戶平均每人也是認購11手。華僑永亨銀行說,「認購反應符合本行預期」,大部分客戶認購5至10手,亦有個別客戶「認購多達百手」,情況與去年相若。

  中信銀行(國際)私人銀行副總經理兼投資主管劉建民解釋,由於去年銀債錄得超額認購,部分投資者調整今年投資策略,該行接獲的認講申請中,「人均認購金額略少於去年同期」。雖然如此,他預料今年銀債仍可錄得足額認購。

  特區政府去年推出第一批銀色債券,發行額同為30億元,共吸引7.6萬人申請,超額認購1.97倍,平均每人獲發4至5手。

  整體而言,中銀香港個人金融及財富管理部助理總經理張穎思表示,估計今年的認購反應與去年相若。

  她指銀債年息最少2厘,可鎖定3年回報,屬於保本、低風險產品,市面上現時並沒有其他類似產品;投資者如認為2厘水平可以接受,她建議可申購4至5手銀債,較為進取的投資者則可申請5手或以上。

  停發iBond 有利銀債銷情

  上海商業銀行產品拓展處總監陳志偉對銀債的銷情較為樂觀,預料認購人數和金額「比去年好」。他說去年推出的銀債是第一批,投資者需時適應;現時通脹水平雖低於2%,惟債券年期3年,日後若通脹回升,將帶來更佳回報;政府今年不再發行通脹掛鈎債券(iBond),相信有利銀債銷情。

  根據政府最新預測,本港今年整體通脹率將維持於1.8%,扣除政府紓困措施所帶來的影響後,基本通脹率料將維持於2%。

  雖然股市氛圍近期改善,惟陳志偉指,投資股票始終有風險,對長者來說,還是鍾情風險較低的投資產品。對於有意申購銀債的長者,他建議可申購10手。

  與首批銀債發售條款相同,第二批銀債的銷售對象也是年滿65的香港居民,申請人必須於1952年12月31日或之前出生,並持有效香港身份證。(詳見附表)

  銀債經本港零售銀行發售。大部分銀行均推出「五免」優惠,即豁免五項常見收費,包括:認購手續費、託管費、代收利息費、到期贖回費和提前贖回手續費。

  另方面,政府公布上市編號為04231的iBond派息。該批將於2019年到期的iBond,第二次付息將以年息1.02厘計算,6月20日派息。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