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王嘉傑報道:中國人民銀行和金管局聯合宣布開展香港與內地債券通後,意味債券通實施時間不遠。兩地未來將根據金融合作總體安排適時開通南向通。金管局高級助理總裁李達志於記者會表示,債券通透過金管局營運的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CMU),可省卻以往在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CIBM)開戶的手續,而CMU會以名義持有制度為投資者持有債券,亦是國際間買賣債券的普遍做法。
李達志表示,現時投資者在購買債券時,需要主動接觸經銷商去尋找有意出售債券的另一方投資者,作為市場配對。不過,投資者要尋找最合適價格時,需要接觸多名經銷商,才可得知市面上有關債券的價格,因此要找到最合適的債券價格並不容易,而且十分費時。但若通過港交所為債券通建立的債券交易平台,投資者便可在平台上得知市面上多個經銷商提供的債券價格,故此在出售或買入債券時,會更方便以及得到較好的回報。
採用做市機構交易模式
另外,對於結算上的安排,李達志表示,買賣債券是由透過金管局營運的CMU在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和銀行間市場清算所分別開立的帳戶進行。符合資格的中長期投資者透過CMU旗下會員,包括本港銀行,為投資者買賣債券後進行結算。他又指出,目前未有計劃將合資格的投資者擴展至零售投資者,因為中國人民銀行注重引入以資產配置需求為主的央行類機構的中長期機構投資者。此外,人行亦表示,客觀上看,實施債券通可能在跨境資金流動、投資者保護與市場透明度、基礎設施互聯、跨境監管執法等方面面臨一定風險與挑戰。因此現階段實施北向通,未來根據兩地金融合作總體安排適時開通南向通。並且會完善相關制度安排,初期採用成熟市場普遍採用的做市機構交易模式,以降低境外投資者的交易對手方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