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世界在變 港國際化特徵也要變/楊 堅

時間:2017-05-15 03:15:45來源:大公網

  近二十年來,尤其最近十多年,香港社會關於「一國兩制」流行一個觀點,即:香港必須維持國際化特徵,否則,就將蛻變為中國的又一個大城市。

  這個觀點沒有錯,問題在於,自二○○八年以來,全球經濟金融政治格局展開空前全面深刻調整,而香港的國際化特徵是在這一調整之前形成的。換言之,世界在變,香港國際化特徵也要相應地變。

  最近,全球至少有三件大事,值得香港社會充分關注。一是五月十四日至十五日,北京舉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二是五月九日,韓國舉行總統選舉,韓國共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文在寅勝出。三是五月七日,法國總統選舉進行第二輪投票,獨立候選人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擊敗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候選人瑪麗娜.勒龐(Marine Le Pen)。三件事似乎不相關,其實都是反映全球巨變;而且,對香港有不同方面和不同程度的啟迪。

  「帶路」高峰論壇發出信息

  二○一六年英國公投脫歐和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鼓動民粹主義向西方各國蔓延,全球經濟金融政治格局空前全面深刻調整走到至關重要的十字路口│是聽任經濟全球化逆轉致世界於混亂?抑或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以完善和促進經濟全球化?

  此次法國總統選舉,是法國第五共和國建立五十九年來首次由兩位不是傳統左右翼政黨的候選人對壘。如果瑪麗娜.勒龐當選,那麼,人類很可能朝着前一方向又走前一步。但是,埃馬紐埃爾.馬克龍獲勝,未必意味着人類趨向於後一方向。因為,馬克龍的競選政綱標榜「非左非右」,其實是左派和右派政策主張的混合,之所以取得較高民意支持,類似香港剛結束的第五任行政長官競選中的「淺藍」和「淺黃」暫時合流現象。馬克龍如果不能解決法國內部深層次矛盾,那麼,勒龐所代表的右翼極端勢力必定捲土重來。面對社會空前撕裂,人們會呼喚和憧憬「中間路線」或「第三條道路」。但是,切實解決社會撕裂的根源,需要明確而堅定的政策措施,不可能左右逢源。這樣的道理,也適合今天的香港。

  全球經濟金融政治格局空前全面深刻調整,引發一系列地緣政治矛盾惡化,眼下最突出的是朝鮮半島危機。文在寅主張韓國應學着「向美國說不」,主張改善因「薩德」而與中國惡化的關係,提議與朝鮮「適度接觸」。他固然不可能順利貫徹這些主張,卻對緩和半島危機不無正面效果。

  香港是一個小而高度開放的經濟體,無力影響全球經濟金融政治格局全面深刻調整的方向和目標,也無力影響相鄰的地緣政治態勢,因此,唯有依靠國家。

  國家主辦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向人類發出強烈信息│全球經濟金融政治格局空前全面深刻調整的方向和目標應當是,推進更加開放和高效的國際合作,構建更加緊密和強勁的夥伴關係,塑造更加公正、合理和均衡的全球治理體系。毋需諱言,這意味着人類近五百年來西方主導的局面將結束,代之以全球重心東移、人類多元文明共存而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

  眾所周知,香港自二次大戰結束以來所形成的國際化是完全西化。因此,相應於全球重心東移,人類塑造多元文明共存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香港的國際化特徵需要增添東方色彩。所謂「東方」,在廣義上是指非西方國家,在狹義上是指亞洲。概言之,不是排斥西方而是「東」「西」兼收並蓄,香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如海綿般盡量吸收各國文明成果。

  然而,不能不指出,目前,香港社會存在着一種不可低估的錯誤傾向,同世界大勢背道而馳,這就是「本土主義」抬頭,抵觸或反對香港經濟繼續融入國家主體經濟。其根源就是香港固有的國際化是完全西化。

  扭轉完全西化傳統意識

  近些年來,香港與內地經濟一體化的確出現了若干暫時和局部的問題,譬如,內地居民大量進入香港旅遊、置業、分娩等等,給香港居民帶來實際和心理影響。「實際影響」是分享香港相關有限資源。「心理影響」是動搖香港居民收入和財富水平高於內地居民的觀念。反對派利用這一類暫時和局部的問題,煽動「本土主義」;本土激進分離勢力更進一步利用來鼓吹「本土自決」和「港獨」。

  「本土主義」與「本土自決」、「港獨」在政治上是不同性質,在思想上則有內在關聯。從政治上、法律上遏制「本土自決」、「港獨」不難,從思想上引導香港社會認清世界大勢、幫助香港國際化增添新元素則殊為不易。意識形態具有強大的慣性,即使香港與國家主體經濟一體化達至較高水平,完全西化的傳統意識形態仍將存在於香港社會。

  思想領域的事情需要思想工作來解決,後者包括客觀全面地報道和展示世界大勢。香港主流媒體對世界大事是及時報道的,但是,對全球經濟金融政治格局空前全面深刻調整則或者囿於成見、或者漠視,這一偏差應當盡快扭轉。  

資深評論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