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全球新股集資額最高的中國郵政儲備銀行,去年選擇來港上市
自回歸後,國企紛紛來港上市,鞏固了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1997年以來,香港新股資集額最高的十家企業,內地企業或有中資背景的公司佔八家,合共在港集資高達5512.3萬元。目前港交所(00388)準備推出第三板諮詢,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企業來港掛牌。這反映出中國內地的迅速發展,促進了更多企業來港上市。
內地四大銀行,三大石油企業、三大電訊商,以及三大保險公司先後在港上市,每年的上市集資額排名,內地企業總能在十大佔一席位。2016年,IPO集資額十大新上市公司,更全部由內地企業包辦。去年全球新股集資額最高的中國郵政儲備銀行(01658),亦選擇來港上市,令港交所連續兩年成為全球新股集資額最高的交易所。
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資本市場服務合夥人黃金錢表示,港交所經過20年發展,在大量新股上市支持下,港交所總市值和每日成交額,均大幅上升。他認為,未來內地的發展,仍然會持續帶動更多企業來港上市,其中對「新股通」的實施充滿期待,因為新上市的公司可在新股通的渠道下,向內地投資者發售新股,將大大增加港交所吸引力。
內地財團海外投資助力
內地對香港新股集資的影響將會愈來愈大,由以往國有大型企業到香港上市,支撐香港的集資額,逐漸演變為由內地新興民營企業撐起。去年上市的美圖(01357)是繼騰訊後,另一家內地知名新經濟的企業來港上市。加上中國推動「一帶一路」政策,勢必帶動沿途國家選擇到香港上市,以開拓中國市場。去年已傳出中亞國家哈薩克擬將國內五家最大國企安排在香港上市,包括國有航空公司Air Astana及國有石油及天然氣公司Kaz Munai Gas。因此港交所打算推出第三板諮詢,讓海外公司上市的規定更具彈性。當第三板落實後,香港將吸引更多海外企業及內地新經濟行業,前來上市集資。
更值得留意的是,最近備受關注的石油企業沙特阿美,其集資估計高達7800億元,由於港交所一年最高集資額也不過4400億元,故港交所及證監會非常關注該企業來港上市。有指內地財團可能幫一把。外電指出,內地將成立一個包括國有大型石油公司、銀行及主權財富基金在內的財團,繼而成為沙特阿美IPO的基石投資者,並推動沙特阿美在香港掛牌,作為財團投資的回報。
由此可見,未來或有更多內地財團投資海外企業後,協助該企業選擇來港上市。因而,內地愈是發展好,愈是有更多企業到港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