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分析指,「一帶一路」建設將加快沿線地區金融市場雙向開放,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新社
2017年5月14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在北京隆重開幕。三年多來,「一帶一路」倡議逐步由宏偉設想走向規劃建設,促進沿線地區互信合作和利益共贏,為全球化進程和世界經濟復甦注入新的動力。「一帶一路」建設將引領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與經濟轉型進程,為中國金融業發展創造新的機遇,中國金融機構需要加快自身改革創新,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更加貼身的跨境金融服務。/中銀國際首席執行官 李彤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新一輪國際交往和對外開放的起點,將增強中國與沿線地區政治互信和政策協調,加快沿線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區域市場開放、貿易自由、要素流動與經濟融合,提升本區域在全球政治、經濟、文化中的影響力,推動全球化進程進一步延續,尤其是在當前反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一帶一路」倡導開放、合作、共贏將為全球貿易投資自由化注入新的力量。
「一帶一路」建設將為沿線國家建立求同存異、互惠互利、利益交匯的合作平台,有助於提升區域內政治互信、外交合作和經貿往來,加強與聯合國、二十國集團(G20)、世貿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等多邊機制合作,積極參與完善全球區域政治經濟治理,促進中國與世界溝通合作,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和經濟轉型升級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一帶一路」所引領的新一輪對外開放也將形成新的外部競合壓力,推動政府簡政放權和轉變職能,促進中國內部結構化改革進程,加快國有企業改制和服務業開放,壯大民營經濟規模,加快優勢產業走出去,推動國內區域發展與國際化格局相對接,實現中國產業升級與經濟轉型。
中國金融業的機遇與挑戰
「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連接最具活力的東亞經濟圈和成熟發達的歐洲經濟圈。2016年「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含中國)總人口約46億,經濟總量超過23萬億美元,對外貿易總額接近11萬億美元,分別佔全球的62%、31%和33%,是世界上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帶。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經貿投資合作日益緊密,2016年中國與沿線國家貿易總額達到9536億美元,佔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25.7%,較2015年的25.4%上升0.3個百分點,中國企業對沿線國家的非金融直接投資145.3億美元,新簽對外承包合同金額1260億美元,同比增長51.6%。
「一帶一路」倡議將加快沿線基礎設施建設,擴大跨境商貿投資,促進中國企業走出去與產業轉移,推動區域旅遊、文化、科技交流合作,這將為中國金融業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合作機會和發展機遇。
首先,「一帶一路」沿線基礎設施建設將帶來巨大融資需求。據亞洲開發銀行測算,到2030年僅亞洲地區的基建投資需求就高達26萬億美元,單純依靠政府性資金難以持續,需要加快開發性金融和資本市場中長期產品創新,為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中長期可持續資金來源。
其次,「一帶一路」建設將加快中國企業走出去進程,促進中國企業國際化由引進外國資本技術和打開出口市場轉向跨境配置資源和全球化布局產業鏈,企業跨境融資、併購重組、財務顧問、貿易借貸、資金結算、帳戶管理、風險管理等跨境金融服務需求將大幅上升,為中國金融業國際化發展開闢新機遇。
最後,「一帶一路」建設將加快沿線地區金融市場雙向開放,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促進中國金融機構跨境人民幣業務發展。截止到2016年底,共有9家中資銀行在26個沿線國家設了62家一級機構,而20個沿線國家的54家商業銀行也在華設立了60多家分支機構;中國已與22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署了本幣互換協議,8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了貨幣直接交易,並在7個沿線國家建立了當地的人民幣清算安排。
由於「一帶一路」沿線金融生態環境差異和自身國際化程度、風險管理能力不足,中國金融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也面臨巨大挑戰。面對「一帶一路」中潛在的地緣政治風險、國家信用風險、匯率風險、交易對手風險等諸多挑戰,中國金融機構更要強化自身風險管理能力,提高多元化的綜合金融服務水平,從而更充分的把握「一帶一路」的發展機遇。
提供全方位貼身金融服務
「一帶一路」建設為中國金融業發展創造了新機遇,為跨境金融服務開闢了新空間,也對金融業自身改革創新和國際化提出了新要求。
首先,中國金融業需要加快自身改革,優化公司治理結構,建立適應於現代市場經濟體系的激勵約束機制,着力提升風險管理能力,尤其是對跨境投融資業務的風險管理水平。
其次,中國金融業需要推動自身開放,加快國際化進程,積極儲備國際化人才隊伍,穩妥擴大海外機構布局,構建多層次海外機構網絡,實施本土化經營和深耕,努力同國際同業開展競爭,拓展海外利益空間。
最後,中國金融業需要提升自身服務創新能力,提供更加貼身的全方位金融服務。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商業環境複雜性和中國企業走出去面臨的多重困難,中國金融機構需要擴大服務範圍並創新服務業務,通過交易架構、產品創新和合約設計降低中國企業跨境投資、併購和融資風險。在融資安排上,「一帶一路」國家金融市場基礎相對薄弱,以信貸融資為主體,中資銀行可以在風險管理的前提下發揮信貸對「一帶一路」項目的主導力量,創新信貸產品和跨境帳戶管理,對基建投資、基礎產業、核心產業中的戰略性優先項目重點投入;中資投行可以作為信貸資源的補充,提高直接融資比例,尤其是借助「點心債」和「熊貓債」在境內外市場為境內、境外企業提供雙向融資服務和安排。
對於中資投行機構而言,需要將自身發展戰略與內地改革開放融為一體,利用自身覆蓋國際國內的經營網絡,建立「一帶一路」投融資綜合服務平台,建立更加強大的資產管理、固定收益、大宗商品、外匯及金融衍生品業務團隊,創造性地為內地企業「走出去」和居民國際化資產配置,提供包括股權融資、債券融資、股權投資、財務顧問、兼併收購、資產管理、大宗商品等在內的全方位一攬子金融服務。
中銀國際自1979年開始在香港開展業務,作為中國最早的投資銀行,一直以來都在積極探索新型業務發展模式,為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提供更加優質、便利、全方位的金融產品。一方面,我們利用自身覆蓋國際國內的經營網絡,與中國銀行集團遍及全球的業務網絡互相融合,協同運作,創造性地為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提供各種金融和非金融領域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我們積極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包括股權融資和再融資、債券融資、股權投資、財務顧問、兼併收購、資產管理、大宗商品等在內的全流程全方位的跨境金融產品和服務。未來,我們希望協助「一帶一路」推進,支持更多的中國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在國際市場上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