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教聯會要求給予教師課後不用處理校務的「離線權」,左起:副主席王潤強,副主席王惠成,理事胡家偉\教聯會供相
【大公報訊】記者唐曉明報道:教聯會調查發現,超過九成受訪中小學老師,下班後不時接收到校內同儕、家長或學生的即時通信軟件信息,逾七成認同即時發布消息能夠提升效率,但有六成受訪者指因接收過多信息而感到困擾。
教聯會今年一月進行問卷調查,兩周內收到逾500位中小學老師回應,發現大部分使用以WhatsApp及Facebook為主的即時通信軟件,在上班時間以外處理學校工作。調查中,逾九成老師表示,會透過即時通信軟件與同儕討論工作,表示用作解答家長查詢的逾半數,亦有近半老師稱,會在即時通信平台解答學生學業的疑問,另有四成半教師向家長發放學校資訊。平均而言,受訪教師每天下班後花45分鐘跟進與校務相關的信息。
教聯會倡訂「離線權」
問到即時通信軟件對處理學校工作的影響,逾七成受訪教師認同能夠即時發布消息,提升效率;近六成表示能加強教師團隊的溝通,超過六成教師分別反映影響私人生活及增加工作壓力。有老師向教聯會反映,下班後不斷收到信息,令人精神緊張及失眠,甚至因為需要即時回覆及緊急處理公務,嚴重影響私人生活。六成受訪教師稱,接收過多信息而感到困擾。逾八成半教師支持教育局制訂指引,讓教師享有「離線權」,下班後可以不用回覆即時信息或電郵。
教聯會副主席王惠成表示,教育局應制訂指引,讓教師享有「離線權」,下班後可以不用回覆即時信息或電郵。他建議學校因應校情,制訂老師使用即時通信軟件與學生及家長聯繫的指引,呼籲家長及學生盡量減少向老師發放不必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