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個有關回歸二十周年及「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研討會相繼舉行,內地專家學者及「中聯辦」法律官員等應邀在會上發言,內容都受到社會各方的重視和關注。
毋庸諱言,就相關議題,專家學者和「中聯辦」官員的講話港人未必都「啱聽」,包括不完全同意及並不全部理解;但同樣不能否認的是,不管「啱聽不啱聽」,相關人士講話的立場和出發點都是為香港好、為「一國兩制」好和值得大家重視和深思的。正是「忠言逆耳」,「唔啱聽」的話不代表不重要,更不代表不正確。
內地專家學者、「中聯辦」官員,他們在研討會上的發言是為了要表達他們的思考、觀點和提出問題,並不是為了要爭拗,當然也不會為了要討好什麼人而不敢提出一些比較尖銳的觀點。對這些講話,港人正好可以從「一國兩制」的角度去嘗試了解和認識,對進一步加強認識「一國兩制」不無好處。
其中,如「中聯辦」法律部長王振民昨日在一個研討會上指出:維持「兩制」的先決條件是要滿足「一國」的基本要求。中央一直信守承諾,香港也要展示同樣的善意和誠意,接受中央依據憲法和香港基本法行使的憲制權力。「國家依法行使主權,做依法應該做的事情,不是干預。」
王振民還說,香港的高度自治絕對不能危及國家統一,香港越能夠自覺捍衛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國家越放心讓香港高度自治,這樣才能形成「一國兩制」的良性迴圈。
就這一說法,王振民的觀點就是實事求是和值得重視的。一段頗長時期以來,在一些人口中,中央就特區問題開一句口都是「干預」,就連基本法白紙黑字寫明屬於中央的權力也叫「干預」,特區的事一點也不容中央過問,難道這樣就叫「一國兩制」、就是鄧公當初制訂「一國兩制」方針的初心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