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樹立青年健康價值觀/張學修

時間:2017-04-29 03:15:41來源:大公網

  圖:樹立青年正確價值觀,對香港社會發展非常重要   資料圖片

  早前媒體披露,在有過百年歷史的香港大學舍堂聖約翰學院,參選來屆幹事會選舉的學生受到不同程度的欺凌、人身攻擊及恐嚇,更有約二十人向其中一名參選人下體滴蠟。事後該學生會發表聲明,就事件向公眾作出誠意道歉,表示任何捉弄行為,均應避免,有關行為不應視為「傳統」及「次文化」,更不應奉行,有關行為可恥及錯誤不可原諒。這次事件不僅暴露當前香港一些學生個人價值觀存在的嚴重漏洞,同時也讓公眾對大學的信心受到嚴重破壞。而更讓人擔憂的現象是,對於如此違背道德與價值觀念的舉動,學界卻怯於譴責,甚至有立法會議員為其砌詞狡辯,凸顯了香港社會當前存在的歪風。

  履行本質工作 承擔歷史重任

  行政長官梁振英日前在演講時對此作出質問,並重申要重視價值觀教育。他表示,近年社會出現自以為頂着民主光環而可享「免責金牌」的畸形現象,呼籲各界警惕。學界必須「是其是,非其非」,以免青少年受「有信無道」歪風荼毒。他又直言,一個做事能力強兼教育水平高的壞人,對社會的危害性不可忽視。港大近年風波不斷,先是「港獨」的興起與有關刊物的猖獗,後相繼發生學生圍堵、衝擊校委會會議等事件,這一系列行為都披上「校園自主」、「學術自由」的華麗外衣,但其本質卻是違法、暴力與挑釁。然而又有激進人士,將香港大學校園「畫地為牢」,縱容甚至為不法行為找藉口。這一系列現象都證明,為香港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以及必要的價值觀教育非常關鍵。教育水平、專業知識、能力等固然重要,但如缺乏正確的價值觀,容易走上歪路甚至葬送前途。

  學生的價值觀教育涵蓋多方面,這也是落實有關教育的難處。個人價值觀通常包括其對於良善、法律、地區及國家的正確認識及情感。同時這通常始於孩童時代,並非是到了青少年時期才開始建立。從更廣義上說,這是對個人品格的全面培養。當前特區政府教育局推動的教育改革,其中一個重要目標是培育學生正面價值觀與態度。2008年政府修訂的七個首要切入點包括: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同、承擔精神、關愛、誠信。這些重要價值觀如何通過校園內外教育體系及平台進行落實,需要政府、校方、家長甚至是社會各界通力合作,打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及健全的課程設置,同時有效建立溝通平台,才有可能為年輕一代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創造客觀條件。

  香港作為國際商業都市,東西文化交融,同時科技資訊發達,學生從小受到各種文化的影響。近年來社會深層矛盾浮現,政治化氛圍加重,更浮現極端分離言論,政爭不止、發展停滯的整體環境,也讓剛畢業的學子在面臨個人職業發展及實現個人價值的需求下,承受着更大的壓力。另外,香港商業氣息濃厚,學校在課程設置上存在局限性,不少學生及家長更重視成績、競爭及實用性。不可否認的是,當前香港學校在守衛社會良好價值觀念的角色上做得不夠。進行必要的教育改革,肩負起培育學生個人品格、國家觀念及價值觀教育的責任,是當前香港學校的本質工作及歷史重任。

  檢討課程設置 搭建有效平台

  上個月,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上通過的工作報告,對港澳部分作出修訂,新增了「堅決反對『港獨』行徑」及「助推港區政協委員走進校園開展國情教育活動」的內容。當中強調政協委員有責任宣傳基本法及「一國兩制」。這是針對當前香港存在問題所提出的必要之舉。「港獨」言論是以「民主」、「自由」作為招徠,其本質卻是違法。「港獨」猖獗於大專校園,正反映了學生個人正確價值觀念的不足,尤其是在法治、國民教育上存在嚴重的漏洞。學生需要認識到,社會的有序健康運作,需要尊重法治,需要個人建立對自身身份的認同感及自豪感,需要共同墨守核心價值,守護底線與原則。

  「是其是,非其非」。這世界上並沒有什麼「免死金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個人要為其違法行為負上責任。港大學生欺凌事件雖然與「港獨」沒有直接關係,但卻說明了校園內浮躁之風盛行,存在暴力、打壓、欺凌以及對法律不屑一顧的情況。這不僅成為聚而不散的歪風,更形成一種所謂「流行」風氣。這是最要不得的。學生容易因為其錯誤認知,意氣用事,不顧後果,不知不覺犯下大錯,損害個人前途。任由這種風氣氾濫,無疑是「羊入虎口」。因此,政府、學界、校方、家長應通力合作,杜絕歪風見長。教育局應推動學校針對學生價值觀教育所涉及的課程設置進行檢討和改革,搭建有效平台,讓學生能夠在校內外充分汲取「營養」。同時學界應對業內不良之風進行抨擊,捍衛法律、正義與良善,讓暴力與欺凌無處可藏。而家長更應言傳身教,幫助年輕一代建立良好的價值觀,守護香港未來。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會長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