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中銀純利飈升106% 主要業務跑贏大市

時間:2017-03-31 20:23:49來源:大公網

  

   大公網記者 麥潤田 攝

  大公網3月31日訊 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號「2388」,美國預託證券場外交易代碼「BHKLY」)今天宣佈2016年業績。該集團認真貫徹落實「擔當社會責任,做最好的銀行」戰略要求,銳意進取,抓住機遇,開拓市場,改革創新,經營業績再創新高,策略轉型開局成功。獲《亞洲銀行家》連續三年評為「亞太及香港區最穩健銀行」及連續兩年評為「香港區最佳零售銀行」,其他多個業務領域亦屢獲殊榮。

  盈利再創新高  財務實力穩健 

  該集團盈利能力持續提升,股東應佔溢利按年增加105.7%至港幣555.03億元,每股盈利為港幣5.2496元,創歷史新高。其中,出售南洋商業銀行有限公司(「南商」)全部已發行股份,錄得港幣 299.56 億元的收益。經調整的溢利 按年增加6.8%至港幣237.12億元,表現優於市場。董事會建議派發2016年末期股息 每股港幣0.625元,連同已派發的中期股息每股港幣0.545元及每股港幣0.710元的特別股息,全年共派發股息每股港幣1.880元。若撇除特別股息,一般派息比率為48.4%。

  該集團資本實力保持雄厚,截至2016年12月31日,該集團總資產為港幣23,277.81億元,已基本抵補出售南商所形成的總資產缺口。總資本比率及一級資本比率為22.35%及17.69%,分別上升4.49個百分點及4.80個百分點。平均總資產回報率及平均股東權益回報率分別為2.38%及26.47%。

  期內,收入結構持續優化,資產負債管理水平不斷提高。非利息收入增加8.8%,佔提取減值準備前之淨經營收入的比率提升1.76個百分點;嚴格遵守流動性覆蓋比率(LCR)監管要求,流動性保持穩健;主動優化資產負債結構,淨息差有所改善,由2016年上半年的1.29%提升至下半年的1.35%;精細化成本管理,提升營運效率,同時持續投放資源建設基礎設施,支持長遠發展,成本對收入比率29.25%,保持同業較低水平。

  把握市場機遇 主要業務表現優於市場

  中銀香港通過加強與母行中國銀行聯動,進一步鞏固對內地「走出去」企業及東盟地區龍頭企業的金融服務。持續深耕香港市場,深化本地客戶關係,支持中小企發展,優化對政府及公營機構的服務。推進個人傳統存貸款業務與代銷業務齊頭並進,大力發展跨境業務。2016年末,存貸款業務表現優於市場平均水平:客戶存款餘額按年增長9.8%至港幣15,075.01億元;客戶貸款餘額按年增長11.7%至港幣9,730.71億元。連續12年奪得港澳地區銀團貸款牽頭安排行第一,連續6年取得首次公開招股(IPO)收款行業務市佔率第一,跨境資金池業務進展良好,新造按揭筆數市佔率創近4年新高,其他服務同樣深受客戶歡迎。

  該集團積極拓展財資業務,開發交易、投資等金融市場新產品,加快多元化業務發展,持續優化業務結構,提升非利息收入。成為上海黃金交易所「上海金」定價參考價唯一的境外報價銀行;繼續加強信用卡、私人銀行、人壽保險、資產管理、現金管理、託管、信託、證券期貨八大重點業務平台的建設;加快建設環球交易銀行平台,探索商投行協同發展模式,推動業務發展向輕資產、輕資本轉型,構建未來可持續發展基礎。

  該集團繼續鞏固清算行優勢,強化人民幣業務核心競爭力。中銀香港作為唯一一家同時擁有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和中國現代化支付系統(CNAPS)清算渠道的銀行,清算量在離岸市場保持絕對優勢。繼「滬港通」後,成功爭取「深港通」全部業務資格,包括獲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委任為「深股通」項目的獨家結算銀行。把握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SDR)的機遇,成功吸引多家央行機構客戶,帶動央行客戶總數快速增長,為人民幣業務發展打開全新領域。

  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加快區域化發展

  中銀香港年內順利完成南商的股權交割,創下亞洲區(不含日本)最大金額的銀行收購交易紀錄,並完成對母行馬來西亞中國銀行的收購。中銀香港第一家海外自建機構文萊分行順利開業,實現了中國銀行對東盟十國金融服務的全覆蓋。此外,2017年第一季度又完成對中國銀行(泰國)股份有限公司的收購,與母行就收購印度尼西亞業務及柬埔寨業務分別簽訂收購協定,並全數出售集友銀行70.49%的股權。

  通過以上一系列「組合拳」,中銀香港成功邁出了從城市銀行向區域性銀行轉型的堅實一步,助力中銀加快打造「一帶一路」金融大動脈。同時,中銀香港將先進的管理理念、優秀的人才隊伍、成熟的產品服務、專業的技術等優勢,延伸輻射至東盟機構,促進系統、運營、制度、流程、監管、文化等各方面深度整合,增強了在東南亞地區的整體競爭力。

  以客戶為中心,推進網點轉型與科技創新

  中銀香港積極推進分行網點轉型,充分發揮網點數量全港最多的優勢,引導網點由單一零售功能分行轉變為全功能分行,着力增強網點對中小企業和個人中高端客戶的服務能力,形成對客戶服務的綜合統一平台,不斷提升客戶體驗。

  該集團加大創新力度,引領金融科技(FinTech)和移動金融發展,成功推出區塊鏈按揭估值應用、「至專客服」24小時視像銀行服務、指靜脈客戶身份認證、機械人客戶服務助理、智能投資大賽、二維碼支付等多項香港市場首發或業界首家的全新網絡金融產品,並致力提升網點的智能化服務水平,形成客戶服務的新優勢。個人網上銀行用戶、手機銀行用戶及企業網上銀行用戶均取得明顯增長,移動支付、微信銀行等新渠道受到愈來愈多年輕客戶的歡迎。

  2016年,中銀香港在金融科技方面卓越的表現獲得業界、國際和本地媒體的認可,榮獲《亞洲銀行家》頒發的「科技創新獎-最佳社交媒體策略大獎」及《全球金融》雜誌頒發的「香港最佳個人電子銀行大獎」等重要獎項。

  提升風險管理水平 切實防範各類風險

  中銀香港作為本地系統重要性銀行,堅守依法合規的原則,切實防範各類風險。致力完善風險治理體系建設,提高綜合風險管理水平,以支持集團業務持續健康發展;樹立主動風險管理理念,增強風險管理的前瞻性、專業性和主動性;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積極支持創新業務發展,滿足創新需要。2016年中銀香港特定分類或減值貸款比率為0.20%,較2015年末下降0.03個百分點,表現優於市場。

  該集團加強內控合規管理,做好各種內外部欺詐事件的預防和處置;完善集團防洗錢措施及流程,以提升管控的有效性;優化科技風險管理架構,並構建網絡安保智能平台,切實加強科技風險和網絡安全管理;提升對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有效管控信譽風險。

  中銀香港董事長田國立先生表示:「2016年不僅見證了中銀香港策略轉型的開局成功,同時也是業績再創輝煌的一年。展望2017年,國家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將驅動更多「走出去」企業開拓東南亞市場。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良好的法律基建、穩定高效的金融基礎設施、豐富的國際人才等優勢,有助於其更好地扮演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超級聯繫人的獨特角色。2017年是中國銀行在港服務100週年,在熱烈慶祝世紀華誕的同時,我們將更加堅持業務健康發展、穩健前進,繼續勇擔社會責任,為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做出積極貢獻。世紀華誕的里程碑,也是新的啟航號角,集團上下將共同努力,追求卓越,再創輝煌,為新的百年征程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持續實現更大股東價值。」

  中銀香港副董事長兼總裁岳毅先生表示:「2017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也是中國銀行在港服務100周年。我們對前景充滿信心,已制定並部署一系列業務策略和措施:抓住東南亞機遇,深耕本地市場,做大做強企業業務;發揮中銀集團內地與香港兩地優勢,大力發展跨境業務;加快區域化發展,做好東南亞業務;加快多元化發展步伐,加強八大重點業務平台建設;不斷強化專業水平,全面提升金融市場業務競爭力;採取靈活的存款增長策略,加強資產負債及成本管理;以客戶為中心,持續優化業務流程,提升客戶體驗;加強科技創新,提升網絡金融的競爭力和生產力;加強全面風險內控管理,保障持續健康發展;做好百年行慶工作,持續提升市場影響力及品牌形象。努力打造中國銀行海內外的旗艦店,為促進香港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和長期繁榮穩定作出新的貢獻。」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