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由於香港銀行體系結餘龐大,導致市場對港美息差敏感度下降
【大公報訊】記者黃裕慶報道:美國經濟數據向好,市場關注美聯儲下星期舉行的議息會議結果之外,未來息口走向將是另一焦點所在。恒生銀行(00011)署理首席經濟師薛俊昇表示,即使聯儲局今年加息三次,由於香港銀行體系結餘仍然龐大,港元隔夜拆息或繼續處於接近零,預期本港銀行調整最優惠利率(prime rate)的誘因不高。
薛俊昇在最新一期《香港經濟月報》內指出,香港自1983年起實施聯繫匯率制度,但由於香港銀行體系結餘龐大,導致市場對港美息差敏感度下降,投資者從中套利的意欲不大。即使聯儲局由2015年12月至今已累計加息兩次,但息差套利的機制,並未能顯著推動港元匯價轉弱及港元利率上升。
本港銀行體系總結餘現時約為2600億港元,薛俊昇指出,總結餘於2015年11月曾升至逾4200億港元,其間自高位回落,主要是因為金管局向銀行增加發行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從市場吸走過剩資金;考慮到未償還的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總額,由2008年初至今累積增加逾8200億港元,至現時的9640億港元,而銀行可用此向金管局借取港元隔夜資金,故即使息口上升,銀行仍有很大的緩衝空間。
料年底前拆息維持0.85%以下
薛俊昇續說,總結餘龐大及港元隔夜拆息接近零,會抑制短期港元拆息的升幅。從2015年底至今,聯儲局累計加息兩次共50點子,但一個月港元拆息僅升26點子至現時的0.45%。按此推斷,即使今年聯儲局加息三次,一個月港元拆息升幅仍然有限,估計今年底前拆息仍處於0.85%以下。從按揭業務的角度看,假若一個月港元拆息不長期高於0.85%,他預期銀行調整最優惠利率的誘因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