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經濟最引人注目的動向是「穩」字當頭,增速漸趨平穩,L形走勢逐漸形成,結構升級成為主要增長力量。從最新出台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總體部署和重點任務看,今年中國經濟將延續這一基本走勢,但亮點會更加突出,有五大發展動向值得留意,包括經濟增長L形走勢將更加鞏固、新經濟將加快發展壯大、投資不足可望有所改善、外貿面對更多不明朗因素以及通脹將會有所升溫等。預計今年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速仍將保持在6.5-7.0%。/中銀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 王春新
去年以來,中國經濟在轉型提升中實現平穩發展,L形走勢逐漸形成,結構升級成為主要增長力量,惟經濟發展中的矛盾和壓力仍然較大。今年中國經濟將延續近期基本走勢,亮點更加突出,並將出現一些新的特點。
動向一: L形走勢更加鞏固
近期中國經濟最引人注目的動向,是 「穩」字當頭:雖然去年GDP只增長6.7%,低於2015年的6.9%,但首三季GDP增速均為6.7%,第四季度還微升至6.8%,扭轉了2010年以來一路向下的走勢,初步出現決策層所期待的L形增長。這是中國經濟走勢的重要分水嶺,意味着連續三十年高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在歷時數年的調整之後,開始進入一個中高速平穩發展的新階段。
支撐L形增長的最大動力,是結構轉型升級的力量,這與金融海嘯發生後實行的投資拉動有很大不同。結構升級包括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這兩個方面的轉型升級都取得較大進展。
就需求結構而言,在「三駕馬車」中,推動L形增長的主要動力,是消費的穩定增長,去年一至四季度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速呈逐季攀升之勢,加上服務消費方興未艾,新消費模式層出不窮,使得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4.6%,比2015年高出4.9個百分點,更大大高於2008-2014年平均的51.1%,已接近歐美發達國家的水準。綜合測算,消費的穩定提升至少使去年中國GDP增速加快0.3個百分點。逾13億人口消費穩定反彈並成為經濟增長主要引擎,是中國經濟前景一大亮點。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快發展服務消費、增加高品質消費以及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這將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持久拉動作用,使今年經濟增長L形走勢將更為穩固:一方面是消費品市場將維持穩定上升勢態。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去年11月和12月消費品市場增速分別達到10.8%和10.9%,連續兩次創年內單月增速新高。在網上零售等新業態保持逾25%快速增長的同時,超市、百貨店、專業店等傳統零售業態總體上也已走出低谷,正在逐步回升。消費升級類商品市場亮點紛呈,去年與品質消費、綠色消費、時尚消費有關的商品銷售,如通訊器材、體育娛樂用品、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SUV)、新時代能源等銷售分別增長12-84%。這些動向將使今年全國消費品市場繼續保持平穩上升之勢。
另一方面,服務性消費潛力正在迅速釋放。旅遊、文化、體育、健康、養老等「五大幸福產業」正在加快發展,並成為新的消費熱點。旅遊對經濟增長的特殊作用正在加強,去年全國旅遊總收入達到4.7萬億元,比上年勁增13.6%,高於2015年的增長11%。按世界旅遊組織的測算,去年旅遊業對中國經濟的綜合貢獻達到11%,對勞動就業的綜合貢獻超過10.3%。今年春節期間全國共接待遊客3.44億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同比增長15.9%,預計今年旅遊對中國經濟的拉動效應將有機會超過去年。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民眾收入也在穩步提升。去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長8.4%,扣除價格因素後實際增長6.3%,與GDP增速基本持平,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保持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為消費穩定增長提供了重要基礎。預計今年消費品零售總額仍將保持在10.5%以上,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達到65%左右,全年GDP增速則將保持在6.5-7.0%,即仍在國家「十三五」規劃所確立的增長目標範圍之內。
動向二:新經濟將加快成長
新經濟加快崛起,帶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從供給層面為經濟L形增長提供重要動力。新產業的快速成長及新業態的興起,成為新經濟崛起的重要標誌。尤其是高技術產業和裝備製造業增速不斷加快,去年這兩大產業創造的增加值分別增長10.8%和9.5%,較2015年分別提高0.6個和2.7個百分點,其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已達到45%。與此同時,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正在加快發展,去年這一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5%,增速比整體規模以上工業高出45個百分點,對全國工業增長的貢獻率超過兩成,顯示出強勁的帶動力量。
與此同時,網上零售繼續大幅飆升,網路約車、線上教育、線上醫療等各種新的商業模式不斷湧現,以貨車幫、摩拜單車、ofo、滴滴順風車、分答等為代表的分享經濟蓬勃發展全面繁榮,滲透到交通、物流、家政等多個領域,推動服務業不斷推陳出新,使第三產業在三次產業中繼續領跑,拉動力逐年增強。2016年三產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8.2%,比2015年提高5.3個百分點;三產佔GDP比重達到51.6%,比2015年提升1.4個百分點,令服務主導的經濟結構更加穩固。
中國新經濟的茁壯成長,既依仗創新驅動和技術進步的力量,也歸功於不斷深化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由於國家借助頂層設計和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新經濟發展,尤其是去年底出台「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擬採取一系列舉措加快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製造、生物綠色低碳、數字創意等五個產值規模十萬億元級的新支柱,打造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策源地、集聚區和特色產業集群,並提供巨額的資金支持;今次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提出全面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製藥、第五代移動通信等技術研發和轉化做大做強產業集群,加上自主創新能力有望取得更大突破,預計今年新經濟將得到更大發展,未來五年將為中國提供逾一半增長動力,促進新型經濟結構真正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