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支持對教育全面檢視

時間:2017-02-22 03:15:48來源:大公網

  也許鑑於本港教育存在不少問題,特首參選人林鄭月娥提出「全面檢視香港教育」的建議,筆者認為確有需要;不過,應汲取過去實踐的經驗教訓,力求準確而有實效。

  幾十年間,香港曾有兩次對教育的全面檢視,回顧其得失,有助於未來的開拓。

  第一次全面檢視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當時社會人士對教育質素的提高格外關注,在社會浪潮推動下,有關當局聘請了四名外國專家考察香港教育,於一九八二年寫成《國際教育顧問團報告書》,提出不少中肯的意見,其中有關大專教育過於短缺以及中、小學受制於考試制度的見解尤為大眾所認同。可惜政府貫徹不力,直到今天,教育在頗大程度上仍受考試束縛。該報告書首次提出初中階段應全面實行母語教學的主張亦被擱置,現在「輕視中文」已成普遍現象。

  第二次全面檢視始於千禧年前後,經過廣泛諮詢,有關當局首次提出教育改革的藍圖,指出教育目標是培養學生「樂於學習、善於溝通、勇於承擔、敢於創新」,並且認為學生「應有機會獲得全人發展的學習經歷」、「透過德育、公民教育、中國歷史和中華文化等帶出學習的重點」。這些教育理念由於結合香港教育的實際情況,因而得到社會的認同。可是在實踐上大打折扣,除了實行大學四年制、取消小六學能測驗和修訂課程取得成果之外,其他則未符理想,有的更走回頭路,例如師生並沒有「鬆綁」,所受壓力反而更大。

  該兩次教育全面檢視都碰到同樣的問題,那就是將教育改革只當作是政府的一個部門─教育局的事;而教育局在政策的訂定和推行上又有不少顧慮,缺乏知難而上、無畏無懼的責任感,更遑論能夠有所突破和創新。

  全人教育未能高舉

  此外,對全人教育的根本理念重視不足,只作蜻蜓點水式的勾畫,因而未能作為教育方針認真地貫徹落實,不免流於空談,這是理論與實踐的嚴重脫節。目前學生不但缺乏德性薰陶,而且體質也欠佳。中文大學最新的一項調查顯示:香港學童缺乏運動,逾半不達標,年級愈高的學生,運動機會卻愈少,部分學校還壓縮體育課時,以安排更多時間讓學生準備文憑試。如果全人教育的旗幟不能高舉,應試教育便有蔓延的空間,即便有良好的政策、措施,亦勢難落實。

  兩次的教育檢視均局限於教育界人士,缺乏學生和家長的廣泛參與。其實他們也是教育的持份者,自然關注教育問題,忽視他們的意見,固然有損檢視的成效,而有關教育正確理念和政策的貫徹,亦因未能獲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而事倍功半。「贏在起跑線上」竟是一些家長望子成龍的競爭口號,這對學生和教師都是巨大的壓力,其影響力不可忽視。他們如能參與教育檢視,也許能矯枉除弊,有助於教育的革新。筆者希望,未來的教育全面檢視要有明確的目標和指導原則,就香港教育的主要問題作出深刻的剖析,從而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力求創新和突破。這是十分艱巨的工作,相信下任特區政府不負眾望,排除困難,勇於擔當。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