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亞洲盈利標青獨撐大局

時間:2017-02-22 03:15:29來源:大公網

  圖:滙控主要盈利收入來自亞洲地區

  【大公報訊】記者黃裕慶報道:亞洲區一直是滙控(00005)最主要的盈利來源,2016年亦不例外。在外圍環境波動的情況下,其盈利貢獻更為突出,稅前盈利錄得137.79億(美元,下同),佔集團整體稅前盈利(71.12億)的比例升至193.7%(因歐洲、拉丁美洲業績由盈轉虧),而2015年的佔比則為83.5%。

  加息對收入影響正面

  若以環球業務來衡量2016年表現,工商金融(CMB)、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GBM)、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RBWM)繼續成為推動盈利的三頭馬車,經調整稅前盈利依次為60.52億、55.97億和53.33億元。

  至於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簡稱滙豐銀行)方面,去年的稅前利潤1027.07億港元,按年跌12.4%;收入按年下跌8.37%至1681.52億港元是主要原因之一。集團財務董事麥榮恩表示,若撇除恒生銀行2015年出售興業銀行股權所帶來的特殊收益,滙豐銀行去年表現與2015年大致持平,又盛讚亞洲區團隊「工作出色」。

  市場關注美元利率趨於正常化對滙控盈利的影響。麥榮恩說,美聯儲於去年12月加息25點子,預料今年可令淨利息收入(NII)增加2.53億美元;假如美國今年再加息兩次,對淨利息收入有正面幫助,惟要視乎具體加息步伐而定。不過短期而言,他謂集團收入「仍會受壓」。

  滙控近年致力出售北美地區的消費金融業務(CML),預計今年可以完成出售,並帶來80至100億元的剩餘資金,可望於未來3至5年透過派息方式流向控股公司,預料可於第二季開始收到股息。

  對於滙控聲稱未來有機會再回購股份,建銀國際證券研究部董事總經理兼聯席主管蘇國堅說,估計今年回購規模將維持於10億元。

  集團今年削468億成本

  此外,收入表現疲弱,是拖累滙控業績表現的主因之一。滙控去年收入只得480億元,較市場預期的530億元低近10%,也是2004年(229億)以來最差的收入表現。

  有見滙控收入不濟,花旗在報告中指出,市場或下調其2017每股盈利(EPS)預測,幅度約為中單位數。

  滙控近年主要透過削減開支來支撐業績。集團行政總裁歐智華表示,估計到年底時可削減60億元(約468億港元)的成本,超逾原訂目標的45至50億元。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