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投資需求支撐港樓市/大衛

時間:2017-02-21 03:15:44來源:大公網

  圖:本港多個新樓盤仍然熱銷,主要是醒目投資客智破樓市辣招,紛紛利用家人名義買樓,甚至用一份合約購買多個單位方式避稅,令辣招形同虛設

  面對外圍政經形勢不穩,近月本港多個新樓盤仍然熱銷,賣個滿堂紅,主要是醒目投資客智破樓市辣招,紛紛利用家人名義買樓,包括年輕子女與長者,甚至用一份買賣合約購買多個單位的方式,避過支付高達百分之十五印花稅,去年底加辣的辣招形同虛設,這是本港樓價壓不下去、再次迫近歷史新高的主要因由。

  一份合約購多個單位

  近月新樓盤銷售不俗,其中一個市區樓盤,估計六成單位都是由大手客所購買,所謂大手客即是購買兩個或以上單位,相信大部分並非自住而是作投資用途,其中一個大手客利用同一份買賣合約,一口氣斥資一億四千萬元購入十五個單位,加上目前沒有持有物業,可以「首置客」身份,避過支付千萬元計的印花稅,令人擔心會有更多投資客有樣學樣,大舉入市掃貨,去年底加辣的辣招恐怕形同虛設。

  投資客比例持續高企

  港府在去年十一月將打擊購買第二個物業而徵收雙倍印花稅率,劃一上調至百分之十五,目的是遏抑物業投資性需求,只有首次置業或沒有物業的港人可獲豁免,避免樓市狂態再度失控,實施初期的確產生一定作用,樓市交投應聲大減,而樓價升幅也在收窄。例如去年十二月與今年一月整體住宅交投急跌至每月平均三千四百宗,遠低於去年八月至十月的每月平均六千七百宗。

  樓市辣招恐形同虛設

  不過,樓市加辣措施產生效用似乎十分短暫,近期樓市又再蠢蠢欲動,市場已適應樓市加辣措施。即使新樓盤一個接一個推出,但市場承接力比想像中為強勁得多,箇中因由是投資性需求尚未有效遏抑,投資客入市繼續保持較高比例,普遍達到兩至三成,個別新樓盤,約一半買家都是投資者,愈來愈多投資客利用家人名義入市,包括年輕子女與長者,便可輕易避過百分之十五的印花稅率,而且可使用同一份買賣合約購入多個物業,毋須額外印花稅,怪不得投資客入市絡繹不絕。

  根據資料顯示,今年一個半月,一手樓成交宗數已超逾一千五百宗,涉及金額二百多億元,令地產商成功賣樓套現,回籠大量資金,便可更積極投地,從而推高地價,更成為拉動樓價上升新動力,當局宜盡快出招堵塞樓市漏洞,避免本港樓市再度失控。

  近日地產商信心大振,連環加價加推單位應市,繼而二手樓業主也心雄起來,紛紛調高二手樓叫價。中原地產編製的二手樓指數,最新一周指數迫近一五年九月歷史高價,短期內破頂的可能性不低。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