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時隔六日央行重啟逆回購

時間:2017-02-14 03:16:31來源:大公網

  圖:分析認為,央行回籠貨幣的意圖明確,疊加前期逆回購招標利率的上調,及一月信貸超預期的傳聞,貨幣政策態度依然中性偏緊/中新社

  時隔六日,中國央行重啟逆回購操作。央行昨日展開總量達100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7天期、14天期及28天期三大品種逆回購操作,金額分別為200億元、300億元和500億元,中標利率均與上期持平。儘管如此,但計及到期資金,昨日仍淨回籠900億元。分析表示,央行重啟逆回購操作,主要用於對沖本周巨量到期資金。據悉,本周到期資金總量近1.7萬億元。分析並預計,為維持流動性的合理適度,逆回購或仍滾動操作,同時輔助其他流動性工具;但貨幣政策偏緊態度下,利率或暫時不會調整。/大公報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

  上述三大品種中標利率分別為2.35%、2.5%和2.65%。交銀金研中心高級研究員陳冀稱,雖然近幾日市場天量到期資金或令流動性承壓,但總體衝擊不會很大。他續稱,為應對到期資金可能帶來的衝擊,央行或在未來數個操作日滾動逆回購操作,「但也僅是部分對沖,淨回籠格局可能還會延續」。

  隔夜及七天拆息跌

  數據並顯示,本周公開市場到期資金總量達9000億元,其中,周一至周五到期量分別為1900億元、2300億元、2600億元、1500億元和700億元。此外,本周三、周五更分別將有1515億元MLF(中期便利借貸)和6300億元TLF(臨時流動性便利)到期。本周市場合計到期資金總量逾1.68萬億元,市場面臨的資金回籠壓力不容小覷。

  申萬宏源債券研究部首席分析師孟祥娟表示,今年以來市場資金面整體良好,央行重啟逆回購操作,並回籠部分到期資金對市場流動性而言「沒有大的問題」。海通證券分析師姜超、顧瀟嘯認為,本周流動性將面臨巨額回籠考驗,「央行回籠貨幣的意圖明確,疊加前期逆回購招標利率的上調,以及一月信貸超預期的傳聞,貨幣政策態度依然中性偏緊。」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機構融資一大重要渠道,回購也是債市投資者加槓桿的主要途徑。自央行去年八月「鎖短放長」來,銀行間市場質押式回購交易規模有所下行,且今年以來,交易量更呈現進一步收縮之勢,機構對槓桿資金的需求亦在下滑,現時市場整體槓桿去化已獲一定成效。

  周一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市場(Shibor)各短期品種回購利率漲跌互見,但漲跌幅均有限,市場資金面整體較為穩定。其中,隔夜、七天期間利率出現下滑,分別跌0.38個基點和0.03個基點,至2.2640%和2.6230%;14天期間和1月期間利率出現上行,分別升0.59個基點和1.14個基點,報3.0970%和4.0052%。

  貨幣政策或保持中性偏緊

  展望未來,孟祥娟相信,從近期央行市場操作舉措看,其調控流動性的思路是維持資金面的相對平衡,鑒於此「短期正回購重啟的可能性並不大」。

  至於流動性方面陳冀判斷,未來央行仍將繼續維持市場流動性的基本穩定,「央行『鎖短放長』、『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思路亦不會改變」。

  天風證券分析師孫彬彬、高志剛認為,在央行去槓桿、防泡沫主基調下,大型商業銀行春節後新增資金庫寬裕,但拆借意願明顯不足;此外,中小機構資金成本飆升,市場對三個月期的資金面預期不甚樂觀,資金面並無春天,「總體看,若經濟不大幅下行,資金面較長時間都將保持偏緊狀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