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A股創業板之走勢邏輯

時間:2017-01-25 03:15:42來源:大公網

  富途證券行政總裁 鄔必偉

  在IPO提速與樂視復牌下跌的背景下,A股市場近期出現了明顯下跌。主板由於藍籌板塊的護盤,跌幅較小,創業板則出現了全面下挫,後市預期並不樂觀。對於創業板後市如何預期,我覺得大家應該從創業板與主板之間的歷史互動數據中去尋找蛛絲馬跡。

  從歷史數據來看,創業板和滬綜指基本是屬於同向變動的,兩個市場雖然作為完全不同性質的資產,但在A股整體系統之下,他們所表現出來的趨勢大致是同步的。唯一的區別就在於創業板指數的波幅要遠大於滬綜指,也就是說,創業板在上漲和下跌時都更快、彈性更大。

  然而,我們可以觀察到,在2013年一季度到2014年一季度之間,這兩個板塊卻呈現出明顯的反向走勢,滬綜指下跌而創業板上漲,那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的走勢背離呢?我認為應該從存量資金博弈的角度去研究這個問題。2013年通脹高企外加經濟下行,全年市場流動性相當緊張,還發生了6月份的錢荒事件,在利率上行而經濟下行的壓力下,藍籌板塊的估值快速往下。但從藍籌板塊出來的資金可選出路,也只能是當時還是高速增長且估值還算合理的創業板。因此在總資金不變的情況下,由於創業板普遍當時市值較小,同等資金一定帶來創業板大幅上漲。

  從去年10月份開市,我們開始發現,滬綜指和創業板指數又出現了反向變動的趨勢。而從2016年全年大趨勢看,滬綜指屬於震盪上行而創業板指數屬於震盪下行,套用上述存量資金博弈的邏輯,我們也可以得出類似的結論。

  資金配置邏輯轉變

  從滬綜指的角度來看,去年一季度由於房地產刺激政策加上供給側改革的大力推進,使得上游供給快速收縮而下游需求開始復甦,整體的通脹預期升溫使得補庫存需求增加,上游企業的盈利預期大幅改善,導致配置藍籌的性價比大幅提高。而反觀創業板,去年以來,監管對創業板的增發,併購重組的審核趨嚴,使得所謂新興產業的外延受到了限制,再加上創業板業績增速見頂、估值下滑,大股東減持壓力明顯,使得資金配置創業板的動力大幅降低。在市場整體流動性沒有明顯寬鬆的情況下,A股就是存量資金博弈,資金從低性價比的創業板轉向藍籌股是符合邏輯的選擇。

  那麼,創業板未來走勢是否出現反轉?無非取決於以下幾點:首先,經濟復甦預期減弱,藍籌周期板塊盈利預期下降,使得資金不再進行轉移:其次,對創業板併購重組的監管相對趨鬆,創業板業績增速穩定;第三,貨幣環境相對寬鬆且IPO放緩。如果出現以上三點變化,筆者覺得創業板指數才可能出現趨勢性反轉。否則,從目前的情況看,無非是快跌還是慢跌的區別。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