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去年9月,網紅現場直播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
「我們不希望成為風口的那頭豬,風停了牠必定要摔死。」面對2016年互聯網經濟中風口最勁的直播行業,福建思凱文化傳媒公司總經理吳永榮在「岸上」看清「海裏」的情勢之後,打消了建直播平台的念頭,而是專心經營為網絡藝人服務的互聯網經濟公司。據統計,在過去一年中,近乎平均每隔三小時就有一款新的直播APP出現,但死亡名單每個月都在加長。
大公報記者 何德花
互聯網一夜暴富的神話年年有。直播的大爆發,讓「網紅」、「主播」成為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話題。「我沒想到在直播平台上唱唱歌真的能有這麼多人打賞。」靠粉絲打賞最高一天收入有3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的夏依,五年來,一直在愛奇藝旗下奇秀直播平台唱通俗歌曲,在線觀看粉絲最高逾萬人。
逾七百萬大學生爭做「網紅」
據中國傳媒大學一項調查顯示,在名利雙收的刺激下,20%左右、即740萬的在校大學生參與過網絡直播。今天互聯網時代每個人都能在15分鐘成為一個明星、北京土豪全年打賞超5億元、2016年僅花椒直播平台上主播總收禮數已超過50億件……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在2016中國文化產業峰會上預計,直播行業今年的市場收入會有500億元,到2020年,總的直播行業市場規模會在5000億元左右。
在投資人陳鵬飛看來,直播平台大爆發的背後,是科技進步帶來巨量用戶,以及經濟下行態勢下高消費減少,大眾化消費增加,即「口紅經濟」現象。
從2014年開始,經過三年的深耕,思凱傳媒平台上已聚合了幾萬個網絡藝人,每日在線直播的網絡藝人1000多位;與騰訊齊齊、愛奇藝奇秀、優酷來瘋、陌陌哈尼等內地主流直播平台簽署戰略合作,旗下藝人在多個平台取得專業第一名的業績,有藝人粉絲數破百萬;營收也從初始的1200萬元猛增至2016年的逾億元。
無獨有偶,移動社交平台陌陌於去年3月推出獨立直播APP陌陌哈你,在其第三季度1.57億美元的營收中,直播佔比高達69%;新浪微博新增的短視頻和直播帶來了微博的復甦,其2016年第三季度的財報顯示,微博月活躍用戶為2.97億,同比增長34%,創下最大增幅。
國家頻頒新政 重拳整頓
但業內人士也注意到風光背後的隱憂,包括內容過於同質化、低俗化,整體商業模式創新不夠,噱頭之下盈利幾何暫打問號。新銳科技數據分析公司播榜科技負責人朱水旺指出,過去一年,直播行業是在野蠻的生長,從業人員素質良莠不齊,行業需要規範。對此,國家頻頻發布政策,重拳整頓。業界相信,隨着國家政策的出台以及行業競爭的優勝劣汰,一大批中小型直播平台正在逐漸慘遭淘汰。
專注互聯網創業新產品新模式的獵雲網聯合創始人、主編姚洪喜認為,直播將是擁有大用戶、大平台的玩家市場,今年洗牌將更劇烈,倒閉、併購案例更多。長遠來看,直播經濟是看好的,也還會催生更多業態,包括向電商、IP等方向輻射。
夏依說的直白,容顏易老,有看家的才藝方能走得長遠。夏依的領悟正是吳永榮布局網紅經濟公司的戰略。「如果網絡藝人靠顏值或者涉黃是很難支撐下去的。」吳永榮認為,直播開始更加生活化、專業化,而網絡主播受歡迎還因為人們強烈希望精神交流。所以,思凱傳媒公司簽約的網絡藝人,九成具備各種才藝。
「要做內容提供商,源源不斷地生產出創新、差異化的內容。」吳永榮解釋,直播平台目前營收主要靠打賞模式,但用戶付費的意願將來會越來越低,因此必須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阿里擬三年斥20億打造內容
從平台方來看,這是未來方向。去年8月30日,阿里系的來瘋直播推出「瘋火計劃」,計劃三年投入20億資源,尋找100家內容製作機構,做不少於500檔互動綜藝欄目。吳永榮說,互聯網泛娛樂化非常熱,但他最大的希望是用直播媒介來服務實體經濟,為互聯網經濟培養專業技能人才。電商出身的吳永榮堅信,直播平台的大量用戶黏性遠高於一般行業,「互聯網+直播」還可以衍生出電商直播、旅遊直播、美食直播、文化直播等各種直播方式和內容,帶動實體產業發展。「去年雙十一,天貓聯手映客『直播+電商』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案例。」他相信,直播是互聯網注定要走的方向。但從用戶、資本來看,也一定是在經歷洗牌之後才能良性發展。